做好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安霞
[导读] 阅读是获得信息,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
        摘要:阅读是获得信息,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创造性活动。读写结合将二者结合起来,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从渗透读写理念、研究教材文本、尊重自主创作几方面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当数阅读和写作。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尽力探索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方法,并力求将读写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爱读”“会读”“会写”“愿写”,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获得语文素养,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运用的能力。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不可分,“读”是基础,是积累;“写”加深,是提高,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读的多,见识多,写起来就自然,顺畅。读写结合可从以下方面训练:
1.渗透读写结合理念,倡导细读多练
         读写结合中的“读”强调感受认知,感受文章的内容情
感,认知文章的写作章法。阅读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触动,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认知,触动自己个性化的思想,激起学生表达内心思想认识的愿望,并将自己在构思中遇到的问题重新回归文本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从阅读到写作再到阅读,完成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循环,达到理解、认知、赏析、表达、提升的效果。教学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读,反复品味文章精句的妙处,读中悟,悟后读,读后思,思后写,渗透读写结合理念,指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把阅读、感悟、理解、欣赏、写作统一起来,在训练中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
2.研究教材文本,抓实阅读教学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大量有效的吸收、存储、
沉淀,就没有合理的倾吐、运用、发挥。语文教材篇目文质兼美,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是阅读吸收的好材料。实践中,只有吃透教材,研究文本,利用好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才能把握时机,选准读写结合点,发现阅读教学中的读写契机。
①抓住写作契机,提倡个性表达
读写结合契机有时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要敏锐捕捉,精
心设计。学习《醉翁亭记》这篇文章时,恰逢我校乔迁新址。我引导学生模仿《醉翁亭记》进行写作,一篇篇新颖别致的习作呈现眼前:
“环东区皆楼也。其东南诸楼,上出云霄,望之巍然而简洁者,迎宾馆也。西南行六七里,渐闻车水马龙而热闹不绝者,文明大道也。继而南行,有楼端坐隐于井市之间者,新八中也。”
“若夫日出而学子来,日落而学子归,书声悠悠者,八中之课堂也。习之科目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跑者奔于途,颓者休于路,前者冲,后者随,勃勃生气,人声鼎沸者,大课间也。”
         学生巧用“也”“而”文言词,既体现所学课文语言句式的特点,又结合学校生活的实际内容,很好地将读写结合起来。
②引导思维发展,注重情感抒发
写作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写的过程就是对于所学知
识运用的过程。从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到思想的汲取都会受到阅读文章的熏陶和感染,并通过思考完成写作活动,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学习过《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老师请同学就这两篇名作对比阅读,写出自己的感悟。一位同学写文《苦难的光芒》。


         作者正确客观地评价两位历史人物,并将两位名人放在一个共同的构思主题“苦难”之下,将两位名人遭受的苦难与民族、时代融合起来,放到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范仲淹轻轻张口,这一张口,整个中国历史都为之震撼,铿锵的字句如山洪般势不可挡地迸发而出,久久回荡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学殿堂之内。”“欧阳修醉了,这一醉,让千百年来的人们都沉浸在那酣畅淋漓的情怀中。琅琊山间,溪泉之处,石桌一张,温酒一壶,听鸟鸣于空涧之中。醉在山水,醉在宁静。”
         作者深入思考他们的人生意义和历史价值,并通过酣畅淋漓的语言表达出来。“苦难润色了两人积极的心态,两人将抱负寄寓景色之间,默然实践了自己为了天下苍生的承诺。这种光芒照亮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熠熠生辉在历史的进程中。”
         只有充分而深入地阅读文本,具备深厚的阅读功底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习作。作者的思维能力,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得以较完美展现。
③汲取语言营养,丰富自我表达
         对语言的学习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教学任务。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很强,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学习,能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如学习梁衡的《夏》,可让学生模仿句式“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写“夏之色      ;冬之色     ”。阅读朱自清的《绿》,可让学生撷取文中语言的精华进行新组合,再创造,一首小诗就诞生了:那醉人的绿啊!是温润的碧玉/离合的神光/是善睐的明眸/临风而举的飘带/是少妇皱缬的裙幅/是蕴蓄在深潭里的鲜润和奇异。在阅读教学中,只要做个有心人,材料中可供挖掘的写作素材比比皆是,长期有目的的训练,学生驾驭语言的功力定会大涨,会更自如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④多用写作手法,学会描写方法
语文学习中会见到很多写作手法,繁琐的专业名词对于
大多数学生来说既难记更难学。老师要通过具体的阅读篇目慢慢地渗透给学生,指导学生多用描写方法,无论写人、记事、状物,都要通过细致观察把它写具体,越细致入微越好。精彩的语段语句,经典的写作手法,在习作中多多运用,给习作语言增添亮色。
         3.尊重自主创作,激发写作活力
         阅读文本相同,学生却各有相同,写作本也是项独特的创造性活动。因此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自由,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多鼓励,少批评。老师也要善于结合阅读过程发现写作方向,日记、周记、对联等多种形式搭配,诗歌、散文、剧本等多种文体变换,指导学生有效训练。
读写结合应注意的方面:
1.读写活动的自主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学习的根本是阅读,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教学生学会读书,热爱读书,享受读书,并指导学生将阅读感受和思考所得用文字表达出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和表达的过程,这一过程应充分发挥的学生语文实践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珍视每一个鲜活生命的成长需要。
         2.读写活动的有序性
读写结合训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历特点,从学
生的阅读实际、生活实际出发,根据所学教材篇目,每个年级段可以选择合适的阅读篇目补充拓展,并进行阶段性写作。写作文体亦要多样化,记人写事类,写景抒怀类,文学赏析,社会评价,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调整,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3.老师评价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的阅读写作表现,老师要合理评价,不盲目夸
奖,不无原则赞赏,既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参与读写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越来越高。
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有效方法,通过大量地阅读写作实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阅读写作的愉悦,丰富人生的阅历,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人生旅途中美好而惬意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 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