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 曹静
[导读] 小学语文是我国国民教育中基础课程中的“基础”
         摘要:小学语文是我国国民教育中基础课程中的“基础”,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关系到孩子母语——汉语的学习,更是孩子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语文阅读这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分量,阅读不仅仅是对孩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更是对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当前现实小学阶段学生语文阅读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现象问题,给出针对性培养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现状问题 有效策略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十一世纪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并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给出新的指导方案。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知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虽然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可拓展的空间还很广泛,但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阅读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加强孩子对文章的理解,和培养他们的情感情趣,除此之外,阅读在课堂上的实践途径更是多种多样,教师要明确阅读的教学目标,针对小学学生低龄化等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的同时,加强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语文的阅读兴趣。
         一、当前小学阅读教学课堂的现状研究
         1.1教学形式单一
         之所以要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进行重点研究,主要是因为它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但在笔者实际走访调查中发现,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大部分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会让学生自行选择“朗读”和“默读”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其实只是两个大的方面,还可以延伸出多种阅读方式,但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延伸方法,创新出新的阅读手段。单一的形式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没有阅读体验,追求的仅仅是发音的准确,对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没有在阅读中的得到收获。
         1.2教师思想误区
         在进一步研究分析中笔者发现,上述现象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理念的误区,不少教师认为语文阅读只是小环节之一,并不能影响教学工作的展开,也对考试成绩的提高没有帮助,所以并不重视。这样的观念导致了在课堂教学中,缺乏阅读环节,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阅读给与相应的反馈,让学生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也没有引起对语文阅读的重视,不仅阅读效率也没有得到提高,语文思维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堂的创新策略
         2.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进行课文的学习时,让孩子们朗读前播放相应课文的范读版本,让孩子们明白基本字词的正确读音,其次体会正确的语调情感,带动孩子们的兴趣。这样的方式尤其是在古诗文或者儿童诗的阅读教学中更加合适,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家名篇《题西林壁》《雪梅》《延安,我把你追寻》等,这些篇目通过范读更容易让学生把握内容正确的感情基调,为后续深入讲解打下基础。
         2.2优化语文阅读的教学环节
         笔者认为,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以更加新颖的方式为孩子们带来阅读体验。比如结合核心素养理念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孩子们以浸入式的课堂享受阅读。而有些篇目趣味性较强,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朗读,比如《豌豆荚里的五粒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等,还可以配合相关的道具,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符合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除此之外,阅读资源的延伸也同样重要,教师不应当仅仅局限在课堂教材教学上,更要为学生们开拓多样的阅读资源,在具体教学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做出回应和指导,让学生把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增加阅读技巧的学习。


         2.3创设课堂实践活动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能只是空谈,更要以现实的实践工作为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我们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更是要打好实践的基础,除了要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更要让他们语言能力得到展现。所以教师可以多创设一些实践活动,比如举办“诗朗诵大赛”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为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增加了实践趣味,更让他们在比赛竞争中成长,互相学习,提升语文阅读的能力。还可以举办“读书分享交流会”,鼓励学生将自己近期读到的好词好句和全班同学分享,在这种分享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且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向、阅读兴趣有所了解。
         2.4重视课堂延伸阅读
         ⑴比较归纳法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阅读方面,比较和归纳常常是小学语文教师所运用的手段。所以,我们在阅读课堂上同样可以采用这两种方式,让学生对部分节选课文与全篇或全本进行比较和归纳得出对作品的感悟。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和《精卫填海》时,就可以让学生也去阅读一下外国的神话故事,比较一下中国的神话和外国的神话故事,归纳出它们都各自有什特点,这就是对比较归纳法的应用。
         ⑵追问求知法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都比较强,对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探求欲望,我们就可以对此特点加以利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比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草船借箭》一课的学习中,学生自然会对故事发生的起因结果感到好奇,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孩子们进行课后的自主阅读,自己寻求答案。
         2.5拓宽课堂阅读方向
         ⑴同一类型的延伸
         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延伸阅读的时候,由于小学生没有作品审美体系,所以容易对延伸阅读的选择方向感到困惑,除了让家长辅助引导,教师也可以自己给出方向,带领学生阅读。比如在部编版四年级《巨人的花园》一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在课后多进行对中外神话的阅读,这既是小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也是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延伸。通过课后阅读学生一定能够对神话这一题材的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⑵同一人物的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教材之间也有着相互承接的联系,会出现同一作者或者同一部作品的不同选段。由于不同选段体现的侧重点不同,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一定会对某一人物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一人物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加深印象。比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就有《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一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二是他人对鲁迅先生的描述,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鲁迅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自主阅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
         ⑶同一题材的延伸
         其实除了教材中明显是"引子课文"类型的节选课文,其他课文在教师的利用下同样可以发挥出"引子课文"的延伸作用。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古诗文的阅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教学占据一定的比重,而古诗文的特点就是会有对不同题材的描写,比如"田园诗""边塞诗",甚至可以是"描写月亮的古诗"等,这些都可以经过教师的引导变成学生延伸阅读的方向。
         结语: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良好的阅读兴趣能够帮助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对学生人文素养、思维方式的提高都有所帮助。本人在论述细节上还有所不足,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优化和改善。
         参考文献:
         [1]马闯.小学高学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2]卢群.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3]季娴.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主题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