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步入三年级,原本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叽叽喳喳停不下来的孩子们,当拿起笔开始写作文的时候,却变成了哑巴。看着课堂上的孩子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最后上交的作文却是东拉西扯,废话连篇,更甚者无话可说,几句话草草了事。步入三年级的他们,在作文这座大山前,孩子们害怕了,没有了表达欲望,找不到写作的素材,语言干巴巴,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这就是我们还是当下的写作现状。
如何让孩子们爱上习作呢?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根据小学生三年级孩子年龄特点中模仿性的特点,小练笔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而且小练笔目标更明确,篇幅更小巧,形式更多样。首先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片段小练习也减缓了写作的坡度,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习作的状态。
一、以课堂为抓手,把握练笔时机,让写变得有趣。
教育学家叶圣陶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以语文课堂为主战场,进行相关点的练笔拓展,在在燕子一课中,一单章节测验则外形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照模板练笔,并且举一反三,写出“生长点”,写出精彩。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抓特点。
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想面面俱到,不知道取舍,比如在在写人类的作文当中,对于外貌描写好多孩子会从头到脚都想写个遍。既无亮点也没有条理,在《燕子》一课中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一自然段介绍燕子的外形“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之所以寥寥几笔就把燕子写得如此传神。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小燕子特点的器官来写。他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来一个对比教学:
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猜一猜是哪一种小动物?
课件展示出下面文字。
它小巧玲珑,一双闪着宝石般光泽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短的小嘴。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电线。背上的羽毛是黑色的,胸前有一小撮白毛。小尾巴微微向上翘着,好像穿着一件漂亮的燕尾服。
同学们七嘴八舌,最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谜底。同样都是写小燕子,为什么课文一下子就能猜出是燕子,而老师说的谜语却不能呢?对比两段文字,不难发现课文只抓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来写。毛乌黑发亮,翅膀轻快灵活,尾巴剪刀似的,其他的忽略不计。由此学生就能体会到要把一个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关键在于抓住其代表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让孩子进行小练笔。
(二) 有序表达,让表达“顺畅”起来。
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之一是学习本文的移步换景和有序描写。首先,和同学们理清文本的游览顺序。
大门---(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注意观察点的转移,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这些景点的?你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了每一段开头句子,实际上就点名了游览顺序。
PPT出示这些句子,让同学们连起来多读这样课文大体的框架,我们就理清楚了。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登上刚才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此基础上让孩子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一进学校大门------------------------------。
穿过长廊就来到--------------------------------。
(三)以情促思,引发共鸣。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科。文中能拨动学生心,引发学生共鸣的地方。要加以引导,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即达到练笔作用,又能促使文本的理解,感情的升华。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大陆与台湾的血脉亲情。我们可以结合课后习题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人间处处有真情,血脉申请暖人心。小钱的内心深处一定非常感谢那位捐赠骨髓给他的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请你代小钱给李博士或台湾青年写一封感谢信。
防止孩子们千篇一律的写些感谢。要给孩子们设置一个提纲。如下。
1.小钱讲述自己的绝望中得知有骨髓配型成功的心情。
2.得知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但困难重重中完成提取的震撼。
3.表达自己的感谢。
二、以生活为素材,发现生活中的趣事。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 生活是作文之本,我们的孩子之所以无话可写,无事可写。充斥着电子产品的童年,没有更多的生活体验,所以老师要让孩子动起来。
(一)观察日记,教会孩子发现。
每个学期老师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冬天我们开展了一次“给冬天添点儿绿意”的活动,进行水培植物的种植,让同学们观察从种下到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是新奇好玩的,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写观察日记,图文并茂。而循环日记也是练笔的非常好的形式。循环日记采用的是小组合作轮流写作的方式,既减轻了学生的饭负担,又便于相互学习和督促。对于不会写的同学来说,阅读前面同学的日记可谓是开启了天窗,起到一个带动差生的作用。每一个小组之间的循环,如此全班大循环,就能够取长补短,促使写循环日记的同学相互竞争,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让校园生活也充满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可以让我们幸福感爆棚。孩子的校园生活也需要仪式感,让校园生活在孩子的记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印象深刻,有所触动,这就是我们写作素材来源。比如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会,同样是运动会,有些同学写的格外精彩,而有些则是记流水账,真正参与进去的,自然能体会他的精彩,若游离之外,自然也无话可说。所以,每个孩子的校园生活,都应该充满仪式感。记得之前学校搞过一次感恩教育,当时邀请了每个孩子的家长,还有所有的任课老师,那次活动印象深刻。之后,好多孩子在日记中,写了那次活动,朴实的语言,却非常感人。我们就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东西,来提醒孩子们,认真的态度。
综上,以上是我在小练笔方面的尝试,把小练笔与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课堂为抓手,以生活为素材,通过短小而又针对性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相信,通过日常小练笔,持之以恒,小练笔定能起到大作用,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潜能,从而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