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家庭教育或是学生厄厌学心理辅导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郭慧群
[导读] 厌学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生活比较消极
        摘 要:厌学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生活比较消极,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和抵触,在行为上表现出的一种不良现象。我国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不仅有学习能力不强导致的厌学,还体现在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等。
        关键词:厌学心理;农村小学;心理健康
        一、 引言
        目前,一些小学生缺乏学习意识,觉得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态度比较消极和被动,对待作业和考试非常厌烦,学习遇到不少问题,导致成绩差强人意,并且在生活中也不快乐,这是典型的厌学心理。如果教师不积极进行调整,就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学习态度。本文系黔南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对策研究——以玉山小学为例的课题研究论文。
        二、 导致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 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学是孩子最先接受的教育,家庭的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农村家庭也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溺爱的现象变得很普遍,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在物质方面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苦和知识的重要性,不愿付出精力和时间在学习活动上。农村家长由于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管教,并且大部分农村家长知识水平不高,不能对孩子进行辅导。很多家长习惯较差,平时沉迷于看电视和打牌等活动,家中缺少学习的氛围,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长期的耳濡目染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动机,逐渐形成贪玩、不愿学习等不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特别是家庭条件较差的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习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后能够找到好工作出人头地,因此非常看重孩子的教育,但是方法不够恰当,对孩子过分施加压力,当孩子犯错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严厉批评,强制孩子学习,不给孩子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压抑孩子的兴趣爱好。一些家长还希望用物质奖励等不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努力学历,这种不正确的方式很快就会导致孩子对学生产生厌烦感,长期处于这种情绪中,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二) 学校的教育方式不合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这实践者,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变化很快,对某一门课程可能会因为教师的原因而特别喜爱,也可能对某一门课程特别不感兴趣。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则是用填鸭式的理论知识灌输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大量习题希望达到巩固的效果,这种枯燥无味、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別是有的科目知识较为抽象,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又没有讲透彻,导致学生逐渐对教学产生排斥和厌倦心理,课后不愿独立完成作业,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三) 学生学习能力较差
        厌学心理往往出现在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成绩虽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态度等,但是还是能够反映出学习效果的好坏。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努力克服外来因素的影响,实现心理的控制和自我调节,从而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也比较正确。

部分小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外细微的声音或者活动都会让他们分心,思维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记忆力也比较差,课下不知道主动巩固学过的知识,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在考试中难以取得成功。家长的埋怨和同学的嘲笑,让他们逐渐失去了自尊心,学习的自信大大受到打击,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三、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解决对策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情绪,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还要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平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表扬,防止学生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让学生拥有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
        (二) 改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方式,会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有趣的、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并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认知规律,注重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就能避免课堂教学教师“一言堂”的现状,让学生不会产生压迫感,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会对教学产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能够有效避免厌学心理的产生。
        (三) 适当减轻学习负担
        课堂作业要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完成,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校园时光。对于成绩不佳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帮助,一方面要给予鼓励,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在学习方法方面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并且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课下要和家长做好联系,让家长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给予孩子充分的呵护和温暖,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学习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而对教学产生厌烦心理,教师要让学生长久保持对知识的新鲜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课外实践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努力的寻求和学习知识。
        四、 结束语
        综上,消除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教师、家长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努力,教师要坚定信念,研究总结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莫秀珍.探究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7(4):38.
        [2]龚燕.中小学生厌学的对策研究——学习的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50.
        [3]郭海涛.小学生厌学现状及影响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11(9):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