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新课改推行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日渐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面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长期“高耗低效”这一现状,教师应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及时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本文就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目标;导入;分层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机器,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也为高效课堂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要想使语文教学由“低效”走向“高效”,教师就需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教学目标的确立、导入环节的设计以及分层教学的实施等多重有效手段来不断优化语文教学模式,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低耗”。
一、领会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教师教学的前提和指引,否则就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课堂教学陷入无序状态,进而阻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首先应领会、吃透课程标准,进而在此基础上确立课堂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理清上课的思路,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在教学《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之前,我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并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徘、徊”等16个生字,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等词语;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文本研习;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说一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引导学生记下阅读文章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样,通过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既理清了上课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注重课堂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试想,如果教师在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一个精彩、有趣的导入环节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启发学生对于新知的求知欲望。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为新课教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景阳冈》一文之初,我先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好汉歌》,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待学生回答完毕,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并挑选了几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简要介绍了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自己观看电视剧的感受。在这之后,我引出了新课:“在众多的绿林好汉中,行者武松可谓是‘水浒第一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在景阳冈上的精彩表现。”如此,通过对导入环节进行巧妙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便为新课教学作好了铺垫。
三、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
鉴于不同主体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决定了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可行性。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并据此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及方法进行科学分层,以充分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这是高效课堂得以构建的有力保障。
待学生阅读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之后,我向学生问道:“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由于这一问题比较简单,只要认真阅读过文章便可轻松作答,所以这一问题主要针对后进生。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问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祖父的园子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由于这一问题较之前者在难度上有了一定程度地提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和归纳能力才可准确作答,所以这一问题主要针对中等生,同时我也鼓励后进生积极思考。最后,针对优等生,我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真实、有趣?”这样,通过分层提问,既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与优化语文教学模式,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婷.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8(14):57.
[2]丁艳.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