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参与学习活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进行情境创设。若能掌握有效情境的创设方法,定能触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有利于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做些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直观;探究;表演
情境创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包括情境和情感两方面内容,指“情”与“境”的相互交融,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课堂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情境创设重要性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通过图片展示、问题研讨以及角色扮演等多重有效手段来再现文本情景、环境及背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地更好达成与实现。
一、创设直观情境,深层感知意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小,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还有待提升,且更加倾向于接受直观的形象或事物。对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育手段来将文本中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事物或场景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感知文本意境,在最大限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古诗时,我先是向学生问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说道:“通过‘桑阴’和‘学种瓜’,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是描写夏季的。那么,通过这句话,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待学生闭眼想象,小组交流之后,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出示了全村劳动图,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接着,我继续出示了童孙学种瓜图,并问道:“小孩为什么学种瓜?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这样,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不仅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引导学生想象了意境,感受了田园生活的情趣。
二、创设探究情境,发挥主体作用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为质疑是学生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起点和动力。
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努力作好自身角色的转变,基于文本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情境之中对文本展开自主剖析与探索,以此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生生情感在互动中得到激发与调动。
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我根据文本内容设置了如下问题,以供学生思考探究:1.读文章,概括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些事?2.从文中找出表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语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3.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团?4.找一找文中关于外祖父几次落泪的描写,分析外祖父落泪的原因。5.外祖父为什么要教“我”读唐诗宋词?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为什么会落泪?6.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解读文本,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了浓郁爱国情的熏陶。
三、创设表演情境,触发学生情感
为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师亦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切实站在角色的立场上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自主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文本内容得以在学生的脑海中迅速形成表象,进而有利于触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受能力。
在教学《红楼春趣》这篇课文时,我先是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之后,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触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角色,在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人物形象,运用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相结合的形式来对文本内容进行生动演绎。在这一过程中,我会从旁指导,对学生表演不到位的地方予以针对性地指导和点拨。如此,通过创设表演情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放风筝的热闹和情趣,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更富趣味性、形象性和灵动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熟悉情境教学的多种形式,恰当运用情境创设的多种方法,以触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获取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而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文中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策略[J].江西教育,2018(27):46.
[2]彭汉琴.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17(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