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性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徐春兰
[导读] 数学,是一门更加强调逻辑和推理的学科
         摘要:数学,是一门更加强调逻辑和推理的学科,需要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但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容易因为数学严谨、深奥等的特点,出现理解上的问题,影响课堂学习的兴趣。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先懂得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怎样合理使用数学知识,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性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让学生走近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的表达和含义,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来改造自己的世界。
         一、构建生活的屏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的态度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生活的屏障来使学生发现生活的存在,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使学生睁开眼睛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的态度。生活,让学生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也让学生的学习有了支撑,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学生在生活背景下分析数学知识,能够看到数学知识是如何解决生活难题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但是,部分学生在数学探索中,轻视了生活的作用,不能积极利用生活元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关联生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知道立体图形的特点,能够找出立体图形应用的实例,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模型,诸如圆柱、圆锥、正方体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几何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观察几何模型后,对几何体的类型和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如何对几何体进行分类。接着,笔者又组织学生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遇到过哪些几何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立足自己的生活进行观察后,分享了大厅里的柱子是圆柱形的;药盒是长方形的;魔法师的帽子是圆锥形的;篮球是球形的等案例,熟悉了生活中的几何体,知道了几何体应用的意义。笔者还引导学生对几何体进行绘画,锻炼学生的空间意识。学生利用手中的笔,画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锥等几何体,进行了图形抽象。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构建生活的屏障,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的态度。
         二、构建情境的屏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情境的态度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情境的屏障来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下,看到数学知识的变化,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情境,为学生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挥动手中的画笔,对整洁的墙面进行粉刷,能够让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知识,可以熟悉知识的动态发展,加深知识记忆的印象。但是,部分学生在数学探索中,停留在欣赏情境的表面,没有结合知识内容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析出情境中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视图”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视图的含义,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组合体能够获得不同的图形,培养学生抽象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视图,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先为学生播放了几何体及其平面图形,让学生复习与几何体有关的知识。接着,再为学生播放几何体组合在一起的三维动画,让学生从中找出它们的视图。学生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复习了几何体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观察了几何组合体。学生发现,不同角度下观察会得到不同的图形,产生了探索的兴趣。笔者便向学生传播了三视图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并能画出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学生在分析和绘画的过程中,掌握了三视图的相关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眼界。这样,笔者通过构建情境的屏障,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情境的态度。


         三、构建问题的屏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态度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问题的屏障来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引领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答案,找出数学学习的技巧,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使得学生内心产生了疑惑,有了参与数学的兴趣,也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能够唤起学生的挑战心。学生在问题中开动脑筋,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但是,部分学生在数学探索中,不能独立地解决数学问题,也无法获取正确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优化问题,推动学生对知识进行分解。
         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在教学中先为学生播放了海平面上升起太阳的flash动画,让学生观察,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生观看动画后,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产生了好奇心。笔者便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并思考: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分别有几个交点?你知道怎样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在思考中,观察了直线和圆的几种情况,知道了直线和圆有相交、相切、相离等关系,可以通过d和r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也可以通过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来判断。学生在分析中找到了学习的方向,给出了问题的答案。这样,笔者通过构建问题的屏障,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态度。
         四、构建实践的屏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态度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实践的屏障来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让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积极表现自己,利用自己的优势来积累数学知识,解决数学不足的问题。实践,使得学生无法再躲在教师营造的避风港中,而是要正面迎对风暴,感受风浪的袭击,并运用自己的技能来战胜风浪。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不断积累学习的经验,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小岛。但是,部分学生在数学探索中,缺乏自信心,不喜欢自主实践,认为自己难以独立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突出学生,相信学生。
         在学习“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知道怎样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数据运算的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情况为学生设置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题中把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计算步骤。学生拿到适合自己的练习题后,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和复习,加深了学习的印象,为解题打下了基础。在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的时候,学生尝试分析方程组的关系,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中求解。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熟悉了消元法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运算速度,掌握了解题的技能。这样,笔者通过构建实践的屏障,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态度。
         总之,本文通过为学生构建生活的屏障、构建情境的屏障、构建问题的屏障、构建实践的屏障,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情境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张多禄. 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65-466.
         [2]马得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55.
         [3]崔云.在“有效引导”下生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J].名师在线,2018(36):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