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精准的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有效对话并推动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数学课堂 精准 提问 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问题的精准性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师生之间的对话,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提升学生用词的严谨度,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现代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的快速发展时代,提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精准度势在必行。
【问题来源:“累并痛着”的课堂】
在乡村学校从教近四十年,听过无数的数学课,见过许多在课堂上“说过不停”在课下“叫苦不迭”数学老师。现状是: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讲,不断地问:“是不是呀?”“对不对呀?”有时真是喋喋不休;而学生在下里面乱糟糟地答,其中不乏多数“滥竽充数”者;在练习的时候当然问题就多了,课堂效率自然地下,老师跟着累。每天工作下来,身体累,心累,很多时候还劳而无功。究其原因,很学老师太关注知识的传授,急于求成,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精准“提问艺术”。其实,只要教师充分把握教材,课堂上注重精准设问,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们就特别注重课堂中教学的精准提问,即用精炼准确的语言表达教师的问题设置,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三十多年的课堂中,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精准提问,我们做了许多思考。
一、指向教学目标的问题:要精练
每上一节课前,首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然后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课堂问题必须围绕目标、根据学生学情,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出发,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使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相符合,做到言简意赅。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大胆舍弃,让教师课堂语言干净。对于具有统领作用、突出重点的问题,我们要问实问透。
举例一:在“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怎样让学生深入浅出地准确地比较生活中小数的大小呢?这时,恰巧学校要开展运动会,于是,我们设计了以下的问题:
X月X日我校将举行春季运动会,同学们正积极报名,小明和小飞参加了立定跳远的初赛。小明的最好成绩是1.51米,小飞的最好成绩是1.76米,你认为他们两人中谁更有可能进入决赛?
学生当然一下子就知道结果了。那就继续追问:你是怎样比较这连个小数的?
教师经常这样有意识地从生活中引入的有效而精准的问题,就可以让教学迅速的进入学习主题并且高效地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二、切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提问:要准确
在执教小学低段数学时,此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和心智都没有发展成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性都不高,教师要抓住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的猎奇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出更加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准确课堂问题,既巧妙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先声夺人,从而激发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强烈愿望,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逐步提升。
举例二: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可以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进行拼图,如果直接设问:谁能根据拼图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估计孩子们会手足无措,面面相觑,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会像牛吃南瓜一样该从何下手。如果,教师这样设计问题:
①原来三角形的边和拼好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联系?
②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这样有坡度的问题提出,会让孩子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慢慢地跟上老师的节奏进入思维状态,积极思考,快速有效地学会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从儿童的思维方式去入手,要把握好提问的难易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达到“跳一跳就能摘桃子”的效果。
三、问题之间的逻辑性:要严密
课堂是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中进行的,要做到:讲练结合,问答有度,收放自如,那学习目标的实现便水到渠成。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重视问题的逻辑性,要严密,即前一个问一定是后一问的基础,前一问的思考结果,要成为后一问的思考前提。
举例三:
在教学认识圆的半径时,不防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
1:在圆上任意找了一点并与圆心连接起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你知道它的名称吗?
3:怎样的线段才是半径呢?
4:为什么要说圆上的任意一点?
5:你还可以画出多少这样的半径?(学生动手画)
6:为什么半径有无数条?
在这样问题与问题之间巧妙的逻辑思维下,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动手操作与严密思维,就能理解和掌握有关半径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问题与问题之间紧密的逻辑关系,也会促使课堂提问更精准。这正如俞正强老师所说:第一个问题一定是后一个问题的必须,后一个问题是基于前一个问题的发展,这样的问题才会有力量感,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
当然,问题与问题之间也要有一些停顿,一些留白,要有节奏地推动,如果一堂课节奏太松塌,学生的思考就会滑到一边去;如果节奏太紧密,学生的思考还没有结果,他就会放弃思考。就如上面半径的认识教学示例一样,在课堂中使用问题串的时候,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定要用节奏控制问题的精准,这样才有利于每一个学生拾级而上,进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继续深入。
结语: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准的课堂提问不仅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彰显教师的课堂魅力,最重要的是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一定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认真反思,让自己的课堂因“精准设问”而生动有活力,让自己的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参考文献:
【1】罗小园.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8,000(006):137.
【2】李晓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分析与思考的重要作用[J].中华少年,2018(13).
【3】马峥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8,000(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