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核心素养的概念引起了很多教师的重视,给课堂教学也带来了重要的改变。物理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物理核心素养具体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关注全体的学生,耐心地发展学生的能力,使物理核心素养在物理课堂上得到有效的体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更加重视如何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分数,从而导致了忽视对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问题,致使学生难以获得积极的物理学习体验,也难以掌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快速消化吸收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形成满足个人长远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在物理课堂上体现出物理教学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缺乏兴趣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知识的讲解,长期下去,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限制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和可读性,使学生收获物理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比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牛顿与下落的苹果”的故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牛顿正坐在一棵树下看书,这个时候,一颗苹果落了下来,砸到了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想到,为什么苹果一定会下落,而不是上升呢?于是牛顿思考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的真假并不是确定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这种充满趣味性的小故事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现象,则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的物理观念等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二、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教学活动去增强核心素养教育。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在技能方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还能够在知识层面提高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在实验当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归纳总结。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实验操作,将一个橡皮擦放在一张纸上,并且快速地将纸抽出,学生会发现纸上的橡皮擦并没有随着纸的运动而共同运动,这是为什么?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操作,看看是否会和教师的实验结果一样,并从中寻找答案。这样,通过最真实生动的实验去加深学生的印象,不仅落实了“教育要回归于生活”的教育理念,而且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动力,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从而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三、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展开合作探究,通过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而使全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平抛运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仔细观察游戏“愤怒的小鸟”的游戏片段,并且思考其中涉及着的物理规律,想一想小鸟在做什么运动?为什么会这样?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小鸟的运动类似?这样,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的知识,因此,通过直观的画面,可以使学生很快地猜想到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从而在引出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集思广益中找到学习的关键。随后,教师还可以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平抛运动的形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平抛运动,等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循序地进行观察,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本文针对核心素养在物理课堂中的体现展开了一番叙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更加高效地吸收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优势,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核心素养在物理课堂上落地生根,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晓彤.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2]冷冰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J].教育导刊,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