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 林明祥
[导读] 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存在较难理解的情况,加上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单一枯燥的方法进行授课,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趣味教学法走进了数学课堂,教师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功能,结合新课改培养目标,从不同的方面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深入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内化数学知识,实现课堂有效性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  有效手段
         趣味教学方法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提升教学效率有极大的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转变教学思想,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开展问题导学,启导学生深入思考;组织探究活动,丰富学生学习形式;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知识重点难点;创设趣味情境,唤醒学生认知兴趣等五个层面切入,结合自己的教育智慧开展教学以此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思想,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能够摒弃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坚持生本思想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这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让学生感悟到自己主人翁地位的有效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要能够用自己的个人教学风格感染学生,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积极投入到数学知识探析中。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交谈互动的方式与平等的方式与学生对话,针对学生提出的不解疑惑教师要能够耐心解答,通过转变过去单一古板的教学形式,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思考知识内涵,在教学氛围活跃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现的学习欲望,在学生主体彰显的情况让他们体悟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同时对数学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在内在动力驱使下学习不仅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内涵有推促意义,也能有效实现教学有效性。
         二、开展问题导学,启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针对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会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心,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仅注意力集中,思维也变得活跃,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对学习任务的完成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单元时,教师在教学导入时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出示图例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与同桌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比较图形面积?还有其他方法能比较两个图的大小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始终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追问,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和教师分享,让学生在知识探究投入中掌握图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以“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带领学生回顾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哪些量有关。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将其中有价值的猜想记录在了黑板上。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同来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看看能否将梯形转化成之前学过的图形,这样,通过问题启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探寻图形间的关系,自主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组织探究活动,丰富学生学习形式
         新课改强调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作为富有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拥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法,要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趣味性探究活动丰富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基于教学实际将班级的学生科学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学习任务开展深入的讨论探究,让他们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去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能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这同时也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时,为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制作一个圆柱体,并向其强调道:在制作圆柱体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它是由什么平面图形组成的。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得知圆柱体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组成的。之后,我继续引导道: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推导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会在班内巡视,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如此,通过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四、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知识重点难点
         当前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多媒体教学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容量大且形象、生动并集声色一体的动态化优势,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将数学知识重难点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中选准恰当时机引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辨认图形,教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图形直观呈现出来,通过动态呈现长方体,通过视频转换视角方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以此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有几个面,几条边,每一面都是什么形。这样,通过从直观角度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内涵转换为主管形象的认知,在帮助学生解决知识重难点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深刻思维的培养。
         五、创设趣味情境,唤醒学生认知兴趣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推动思维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创设趣味情境的方法,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置身情境中积极探究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认识负数》一课时,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数”的概念认识的一次拓展,为了帮助学生丰富对数的概念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研读教材,借助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让学生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游戏规则是教师说一句话,让学生快速说出与之意思相反的话。比如,老师说白天,学生说黑夜,老师说电梯上升5层,学生要说电梯下降5层;老师说今天温度是零上8摄氏度,学生要对今天气温是零下8摄氏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下,教师导入新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都在哪里看到过负数出现,在对游戏中出现的生活场景解析过程中唤醒学生的数学认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课堂中。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数学课堂中,采用趣味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析数学知识是新课改背景下彰显学生主体的重要形式,通过有效教学手段营造有趣的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能够通过多样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营造愉悦课堂氛围,最大限度促使教学趣味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文兴.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4):114-115.
         [2]陈兰.趣味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13):139.
         [3]王秋丽.试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5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