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新课改推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已逐渐由课本知识和解题技巧的单一传授转向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意识与态度。在此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然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当前所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做些探讨,以望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导入;情境;合作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念。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既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生成的全过程;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采取趣味导入、情境创设以及合作学习等多重有效手段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一、实施趣味导入,增强课堂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认知的重要动力。只有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乐学、爱学,进而才能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来对导入环节进行趣味化设计,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绪迅速聚焦到课堂中来,才能使学生积极地与教师配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以“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说道:“今天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下面老师先做一次。”之后,我一边念“啪啪空,啪啪空,啪啪空”,一边击两次掌拍一次桌子,并将这一动作重复三次。之后,我让一名学生根据我的口令做动作,并让全班一起接了一次。接下来,我对学生说道:“大家都会玩这个游戏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的动作的?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秘密?”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说道:“对,像这样前面怎样,后面也是怎样的,把‘击掌拍肩拍肩’作为一组动作,而且不断地重复下去,一般来说至少出现三次,我们就说这个动作是有规律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如此导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创设活动情境,发挥学生主体性
基于“以生为本”一直以来都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活动情境,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以“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认识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后,我利用课件进行了情境展示,并说道:“学校某一同学身患重病,大家把自己的零用钱捐了出来,这是当时的感人场面。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起帮助他,我有些东西想在这里进行爱心义卖,把所得的钱捐给他,同学们愿意帮帮老师吗?”之后,我出示了所要卖的学习用品和旧玩具(单价在一元以内),在让学生熟悉了商品的价格后,我拿出实物,让学生准备好人民币,宣布义卖活动正式开始。如此,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还使学生在取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小组合作,培养思维灵活性
审视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信息的传递往往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留给学生自主运用和实践的机会却少之又少,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做到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实践教学占整体教学的比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分类与整理”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利用手头现有的学具,与小组成员一同对其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各小组的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小组是按照“颜色”进行分类的,有的小组是按照“用途”进行分类的,还有的小组是按照“新旧程度”进行分类的……最后,我让各小组派一个代表来汇报本组的分类方法,以促进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互学习。如此一来,不仅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数学潜能,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从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作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并据此指导日常的教学计划与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数学教学长期“高耗低效”的现状,使课堂教学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刘彦军.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19):27-28.
[2]阳志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探究[J].江西教育,2017(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