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新课标提出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适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数学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符合新课标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本文基于建构主义观点,对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构主义;情境教学;原则
情境教学在当前初中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教师创设的情境缺乏合理性,没有从教学实际出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观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出知识是通过学习主体与课题相互作用后能动地建构起来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教学情境帮能够提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价值。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数学情境的必要性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抽象性与普遍性兼具的学科。普遍性是指数学面向的是广大学生,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抽象性主要是指知识的抽象性,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创设数学情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基础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搞,情境教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通过调查可知,大部分初中生没有达到形式运算水平,这与其年龄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效的情境教学能够促进个体不断向形式运算过渡,提高其数学能力。此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过程必须注重基础性、发展性与普及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十分必要,符合当前教学需求以及初中生的发展需求。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初中数学情境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数学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科学性,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也必须具有科学性。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是要充分结合生活实际,不得违背客观发展规律,不能设置脱离实际的教学情境。数学情境首先要符合学科特点,才能确保情境中的内容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发展性,才能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创设情境和创设情境,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学生主动建构,而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被动学习。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且能够加深其对数学的认知,使其真正意识到数学的价值,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启发性原则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主体应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建构知识的内容,而不是直接接受教师提供的知识。积极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被动的学习容易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反感,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情境的创设必须考虑学习的内部动机。笔者认为,创设数学情境需要遵循启发性原则,考虑所创设的情境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思路。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学习主体在特定的情境下,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显著提升,思维也比较活跃,能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并且能够结合所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初中阶段正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启发性的数学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助于为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总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考虑启发性,启发性原则也是情境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若情境没有启发性,那情境教学的价值也难以发挥。
(三)发展性原则
知识产生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因此,任何一个知识都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应应注重基础的奠定。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教师应考虑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基础能力等,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依靠学习主体,教师只能发挥辅助作用,一味地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只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只要学生自己真实地参与教学,主动学习知识,依靠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身的生活,才能不断促进自身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发展性原则对于初中数学创设教学情境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使学生更自然地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与相应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潜能。创设一个科学、有效的情境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广大教师既要加强理论研究,又要积极展开教学实践,不断为数学情境教学提供更多宝贵的经验指导,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