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智慧班级管理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严柳丹
[导读]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任何教育和管理,
        我,一个80末的年轻班主任,工作上向往洒脱自在,但班主任工作细碎又繁琐,想洒脱也不容易。如今,智慧时代已经来临,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年轻班主任是不是该多动点脑筋,把自己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呢?于是,我大胆尝试用智慧带班。没想到,两年多下来,收效还是挺显著。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几点做法从两方来讲一讲我的管理理念。
        1、 智慧管理,提高效率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任何教育和管理,只有把制度和要求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这句话一点也没错。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的管理才是高效的管理。其实,,每个孩子都很愿意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因此在我们班,人人都是班干部,什么“保管员”、“巧手花匠”、“生活小助理”、“文明监督员”“护眼员”等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使命,这样他们就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刚接到任务,有些孩子马上就上手了,但更多的孩子上手较慢。不会做,我就细心地教他;做不好,我就耐心地鼓励他。时间一长,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再比如,为了解决早晨到校收作业难的问题,我尝试在教室外摆放了四个收纳盒,学生每天到校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自己的作业放入相应的收纳盒里。上交后,在收纳盒旁的班级名册中敲一个作业达人章,这样一来作业收交情况就一目了然了。而我,再也不需要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和积极性,我想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 智慧沟通,促进家校互联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和父母都是孩子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因此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也必定是一位善于和家长沟通的老师。但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费时费力,有时还不讨好,因此,在家校沟通上我也动了一番脑筋。


        学期初,我将家长会搬到了手机上,利用微信,开起了“视频会议”。我会根据近一段时间班级里出现的问题,不定期在群里召开会议,与家长共同商量对策。近段时间,我们班就普遍出现孩子们盲目攀比的现象,于是上个星期五晚上八点,我就在手机上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家长们分组讨论了这个问题,其中一个对心理学方面颇有研究的家长,还从孩子心理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大家受益良多。除此之外,我还将家长智慧课堂,班干部竞选等活动搬到了手机上,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互联。
        3、智慧宝箱,化解疑难杂症
        本学期,进入三年级以来,孩子们的个性特点都渐渐崭露头角,与一二年级相比,孩子们更加难管理了。比如,最近班级里流行给同学们取绰号这个坏习惯,给别人取绰号的同学,乐此不疲;被取绰号的同学,愤愤不平。因此,来办公室告状的同学络绎不绝,同学们之间的互相指责就更是家常便饭。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班级的一角设立了一个心情百宝箱,告知孩子们有什么困扰的,自己无法解决的是事情可以写在纸上投放至百宝箱中。而我,每个星期都会进行汇总,或个别谈话,或利用晨会课的时间进行批评教育。久而久之,班级里的小矛盾啦,同学们之间的小摩擦啦,类似的疑难杂症就迎难而解了!这是智慧管理带来的效应。
        在家校沟通方面,我们都知道家长最不喜欢就是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尤其是后进生的家长,对于老师的电话更是“闻声丧胆”,根据这一现状,我给我们班的孩子家长打起了报喜电话。“今天,你们家娃上课积极了很多”“今天的家庭默写,他默得不错,继续努力”,这样一来,家长们就更乐意接到老师的电话了。假使一段时间没有接到,他们反而会主动回来联系我,无形间,我就化被动为主动了。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我知道,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最后,我想说:教育需要智慧,智慧源于用心。教师用点心,锻炼学生,解放自己,何乐而不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