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价值培养,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具体要求,也是国家教育方针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客观落实。历史学科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落实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寻有效的家国情怀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方法
所有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指导生活,运用于实践,初中历史也具有一样的教学目标。家国情怀可以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在日常活动中规范行为举止。在传统观念里,历史是无实用价值的学科,对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产生了错误影响。基于此,教师必须将家国情怀有效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一、借助课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
学生在对具体历史知识的思考和感悟中可以深化情感认知。而初中历史教材中对中国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的讲解,特别是明清以后的近代和现代,更是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了更为细致的介绍,这就为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苦难史,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不管是对内的反动势力,还是对外的列强侵略,中国的志士仁人都进行了积极的反抗,在探寻祖国独立和民族富强的道路上前仆后继。到后面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发展史,也客观展现了我们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历史,这都是国家凝聚力之下才能取得的辉煌成就。因此,教师要借助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引导。
比如在“鸦片战争”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对时间、过程和影响的事件脉络进行整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对各个阶层对挽救民族危亡所采取的行动进行总结归纳。并让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分享个人的看法和感受,潜移默化中理解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又比如在抗日抗争中的学习活动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最终形成,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海外华侨,国内普通民众的大团结,绝对离不开爱国主义的影响和指引,学生逐步理解为大家舍小家的价值选择,以及国将不国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和深刻后果。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家国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激发民族情感。
二、丰富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
受到整体教学计划的影响,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介绍往往是粗线条的简单介绍,很多内容并没有详细展开,介绍不够全面和丰富。学生如果只依靠课本进行学习,会缺乏足够的感性资料帮助深化认知,由于缺乏足够的情感体验来进行理性思考,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往往会浮于表面,很多情况下会陷入死记硬背的模式。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外补充的形式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内容了解,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也为家国情怀培养创造条件。
比如在抗日战争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对这些抗日英雄的事迹进行详细的介绍,拓展学生的认知角度和范围,加深学生对不做亡国奴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良好的家国情怀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视频资料播放要注意时间长度的管理,合理安排在整体教学活动当中。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锻炼学生独自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可以给学生安排相应的探究任务,在全面参与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综合素养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三、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学习,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的一种途径。而生活实践带来的感受和思考也是重要的情感渗透方法。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和规范,提升历史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南京大屠杀的每年纪念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搜集图文和观看影视资料进行相关文章的撰写表达纪念之情,也可以组织各种兴趣小组,进行宣传推广,深化全体社会成员的爱国主义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社会时政热点的角度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感受足够的强大和人民的团结一心,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更好地践行国民行为,提升国民素养。比如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战役中,中国人民上下团结一心,各行各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自坚守,守望相助。特别是医护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精神,都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们为生在这样的时代和国度而自豪,同时也对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有效的继承和发扬。总之,教师要把家国情怀培养和学生生活实践和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和体会,有效培养家国情怀,为全面进步和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家国情怀素养——由统编版教科书的变化所想到的[J]. 谢芳青.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23)
[2]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以“伟大的开端”为例[J]. 蔡振莺. 西部素质教育. 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