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沈伟兴
[导读] 与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相比
        摘要:与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情境教学先进理念的学习和运用,充分地借助现有的资源来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以此来丰富学生学习历史的个人体验,逐步优化学生在历史课上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基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四点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有效方法
        目前,初中历史课堂在实施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创设了相应的情境之后,并未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而是过分地突出自身的“讲”,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这种“我讲你听”、“一讲到底”的模式磨灭了学生原有的学习热情,阻碍了初中生历史素养的有效发展。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程度,在准确地把握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形式丰富的、生动欢快的学习情境,逐渐减轻学生对历史课的畏惧感、转变他们对历史课的消极态度,推动学生以更高张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中去。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历史情境,降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陌生感
        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初中生对于新授历史知识的陌生程度,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在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历史情境,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关注,并勾起学生以往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对知识展开自主地建构,从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距离他们非常遥远的历史事实。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获得了一些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开掘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既要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中包含的历史知识,也要降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陌生程度。
        例如,教师在教学“火烧圆明园”时,首先,结合学生以往的相关经验进行导入,询问学生是否去过圆明园遗址,并谈一谈对与圆明园外观的印象,初步勾起学生的回忆。其次,教师进一步提问,师:“同学们,那你们觉得圆明园是否应该被修复呢?”通过适时地提问来调动学生内心的相似情绪,学生纷纷展开了广泛地讨论,他们联系已有的经验,逐步总结出了如下观点。生:“不应该。我们应该保留古人的遗物,铭记那些带有耻辱的民族历史,将它当作一种警示,课堂上的我们应刻苦学习……”最后,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历史知识与所处的社会现实联系到一起,逐渐降低了其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二、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逐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初中生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加强对提问的重视,通过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对具体问题展开更深层地思考,通过自己的分析逐步得出相应的答案。因此,教师要充分地依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问题情境,严格地把控问题的难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无从回答则会直接放弃,如果问题过易,则对于学生的思维起不到丝毫的训练作用。只有让学生受到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启发,他们才能对历史知识产生更新的见解,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充分地锻炼。
        例如,教师在教学“商鞅变法”时,首先,向学生抛出了如下问题,师:“商鞅本来是卫国人,他为什么到秦国能够顺利地实行变法呢?究竟是怎样获得别国人支持的?”通过这一问题来让学生明确商鞅变法所具备的条件。其次,教师层层递进,询问学生在变法之后商鞅的个人命运以及变法的结局,这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商鞅个人所做的牺牲,并理解个人成败与变法成功与否并未有直接的关联。最后,教师通过由变法的“感性认识”逐步提升到“理性认识”来设计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深刻地意识到改革才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营造直观逼真的影像情境,使学生深刻地感知历史的内涵
        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历史事件中的深层内涵,教师要适当地借助现有的资源来给学生营造直观的、逼真的影像情境,力求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去强烈的冲击,有利于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直接地了解到具体的历史事件,逐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影像资料的利用,给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将历史的真相重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内心体验,有利于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启发,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历史人物、掌握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最终促进学生深刻地感知历史知识的内涵。
        例如,教师在教学“南京大屠杀”时,首先,利用班内现有的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播放了一部香港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的某个片段,其中触目惊心的厮杀场面不仅给学生的视觉带去了直接的刺激,而且振震动了学生的内心,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激动、不平、愤怒等复杂的情绪,有利于激发初中生的爱国热情。其次,教师引领学生跨越时空的局限性,进步一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直接地看到日寇的残暴罪行,对其有了更深刻地了解,让学生在习得本节课历史知识的同时逐渐产生一种理性的心理活动,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最后,在逼真的情境中,更容易让学生深刻地感知历史的内涵。
        四、创建模拟角色的扮演情境,体会历史的时代性并增强体验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历史的时代性、增强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创建模拟角色的扮演情境,引导学生自愿地与其他同伴结为小组,共同将某个历史故事或历史情节完整地演绎出来,以此来增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想法,进而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模拟相关的历史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使得历史课上的氛围变得越来越活跃,有利于提升学生继续探究历史知识的热情,与此同时还有利于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历史的时代性,让学升把握历史学科的特点,最终达到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明朝君权的加强”时,首先,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朱元璋、宋濂和钱宰,注重人物的身份以及心理活动,将具体的情节以短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次,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以较高的热情展开了自由地扮演。甲(朱元璋):”听说宋爱卿昨天晚上请客了?乙(宋濂):“我请了几位好友,喝了几杯酒。”甲(朱元璋):“宋爱卿没有欺瞒朕。”甲(朱元璋):“钱爱卿昨日做的好诗啊,既然卿想清闲的日子,那朕就成全你。”话音未完丙(钱宰)吓得直打哆嗦,慌忙磕头请罪。……最后,通过模拟角色进行扮演,学生能够切身地体会到皇帝监视臣子的举动、掌管他们的言行,感受到了加强的皇权,使学生体会到了历史的时代性,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教师要积极地学习情境教学的理念和方式,充分地结合初中生的历史基础以及学习情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给他们创设与现实世界密切相连的学习情境,以此来降低学生对新授知识的陌生程度,便于学生联系以往的相关经验对新知识展开自主地建构,注重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质疑和思考,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营造直观的影像情境,逐步丰富学生内心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深刻地感知历史知识的内涵,增强他们的感悟。
        参考文献:
        [1]张体合.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60-61.
        [2]戴顺兰.巧用情境教学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147-148.
        [3]黄健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