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 焦培培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焦培培
[导读] 摘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虽然在设计、施工、生产等环节存在一些技术难点,但是依托BIM技术的可视性、虚拟性、协调性、优化性等技术优势,可以有效地提升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质量,必将推动其在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
        中核(西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摘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虽然在设计、施工、生产等环节存在一些技术难点,但是依托BIM技术的可视性、虚拟性、协调性、优化性等技术优势,可以有效地提升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质量,必将推动其在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1、概述
        BIM技术是一种新兴起的建筑设计技术,其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模拟性,可以利用其直观性、可视性、协调性、模拟性等特点,通过构筑建筑实体模型,协调多部门进行建筑的施工、管理、优化、运营维护等工作。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可以通过BIM模型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化处理,从而能避免在工程中造成的时间、人力、资源的浪费。
        用BIM技术可以将传统的二维图纸信息转换成三维的建筑模型,而且结构模型可以任意拆解、组合。通过三维的结构模型可以使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更加直观、清晰、方便地了解结构各部分的基本信息,便于及早发现问题、漏洞等,及时做好补救。同时,BIM还具有强大的虚拟仿真功能,可以模拟施工过程,方便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利用BIM技术可以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数据、文件进行整合,方便查阅,可以有效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起到缩短工期和排除隐患的作用。
        BIM数据模型集成了建筑的几何与物理信息,基于BIM技术所建立的数据模型将工程在设计、施工、生产、安装等各个环节可能面临的难点、要点考虑进去,对结构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质量把控等问题进行深度优化,从而提升施工的工作效率。
        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结构体系介绍
        2.1、钢管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体系
        该体系以钢管混凝土为基本受力构件,同时设置钢板、核心筒、钢支撑等抗侧力构件。其围护结构以轻质混凝土砌块或新型轻质墙板为主,新型轻质墙板根据构造方式分为内嵌式、外挂式以及嵌挂结合式,内嵌式墙板需要设置钢支撑,施工工序复杂,限制了其应用推广。常用的外挂式墙板有轻质混凝土夹芯板、太空复合板、增强夹芯板,嵌挂结合板有DK复合板、ALC板等。
        该体系使用装配化的楼板,免去了支模施工工序,实现了部分装配化。
        与传统的钢柱建筑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装配化率达到70%左右,力学性能、抗震性能和热工性能都优良,具有节省钢材、降低了造价、施工工期短等优点。但是,钢管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没有实现主体结构系统与外围护系统、内部管线设备系统的一体化建造。楼板施工中的水电管线等设备大都需要敷设在现浇层内,这还有待研究开发。
        2.2、新型模块化钢结构
        新型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体系一般用于工业建筑,装配化率超过90%。该体系目前主要有两类,模块化可建模式和盒子建筑。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体系的主体结构包括装配式主板和斜向支撑。装配式主板由工厂预制好,并与斜向支撑立柱共同组成空间受力体系。装配式主板由压型钢板组合板、支撑钢桁架组成,装配式主板内部嵌入空调、消防、水电等管线设备。该体系具有施工速度快、现场安装无垃圾等优点。同时,建筑的户型以及门窗的位置可自由改变。但该结构还存在结构受力构件裸露以及隔音效果差等问题。
        盒子建筑,是先将传统建筑房间按功能区域进行划分,由工厂提前预制好模块的立柱、墙体、楼板、门窗等构件,然后将箱型模块运输到现场进行整体吊装组合,其装配化程度高,建筑自重轻,工期短。
        盒子建筑在国内应用较少,目前还在研究阶段。对工厂要求较高,由于盒子建筑的构件尺寸较大,运输、吊装、施工都有困难,成本问题也是制约原因。
        2.3、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
        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建筑体系通过竖向构件相互连接,并按设计要求设置纵横向加劲肋。从而能够使各异形柱之间形成有效地空间格构式整体结构,相互之间协同工作,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异形柱的截面尺寸较小,方便隐藏在墙体内部,房间布置灵活,可用于小高层项目中。


        2.4、整体式空间钢网格盒式结构
        空间钢网格盒式结构多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空间钢板网格结构或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作为竖向承重外墙及分户墙,横向钢网格楼盖作为建筑的楼板,两者连接后其结构形式就形成了三维受力结构。空间钢板网格结构或钢框架-核心筒结构可以根据建筑功能自由划分,居室布置较为灵活。
        2.5、钢管束组合剪力墙结构
        该体系由钢管束剪力墙作为竖向承重构件,钢筋桁架作为楼板体系。在钢管束内浇筑混凝土,使钢管束和混凝土协同工作。同时,可根据需要将钢管任意排列,解决了梁柱在室内容易暴露的问题。其缺点是用钢量多,施工工作量大。
        3、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
        3.1、设计方案的优化
        利用BIM软件可以集合业主要求、现场环境、经济条件、艺术需求等多方面信息,建立三维模型,并通过BIM的虚拟技术对建筑空间进行可视性规划,完成室内空间的虚拟布置;可融合结构设计师、给排水设计师、电气设计师、设备设计师的设计信息,减少设计失误,提高工作效率。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构件种类、数量较多,构件之间的设计与连接是设计与施工过程的难点,利用BIM的三维模型可以对结构各部分功能构件进行可视化碰撞检查,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
        3.2、加工制作精确化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建筑构件种类多、信息复杂,依靠工人现场根据二维图纸信息进行加工生产和工艺把控难度较大,往往会因为人为差错造成生产混乱、堆放无序等问题,造成材料的浪费,影响施工质量。利用BIM模型将相关联的建筑信息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完成全面的材料、构件工程量统计,建立对应的、完善的、全面的、准确的构件数据库,提高构件的加工精度,避免材料的浪费。
        3.3、进度规划合理化
        钢结构由于其本身的原因,运输和吊装均不方便。大多数钢构件多以现场拼接为主,钢构件拼接点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为后期的安装带来诸多麻烦。建立的BIM模型可以根据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仿真模拟,对吊装、拼接等多项工作进行仿真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施工方案。同时,BIM模型融合了各部分施工工序,可以对各分项工作进行整合处理和整个施工流程的模拟处理,根据模拟效果编制施工方案,优化施工进度安排,监控施工质量,有效控制建设成本。
        3.4、BIM技术应用问题及解决方案
        (1)BIM技术专业人才缺乏。BIM技术从设计阶段介入装配式钢结构项目中经验缺乏,且BIM技术设计工程管理、计算机、土木工程、建筑学、控制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所以需要各个环节需要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专业人才,因此,在项目开展前根据所需的BIM技术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并邀请经验丰富的BIM技术总监进行整体规划。
        (2)BIM协同管理平台应用效率低。该工程要求各个参建方均要进行平台化管理,在使用过程中各方同时使用平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BIM平台的服务器性能要达到使用要求。服务器的选择要根据项目模型信息的容量大小,参建方使用人数、连续使用时间等方面进行购买。同时,协同平台的使用权限要设置详细,使用时间、流程等要制定规章制度,资源利用达到最优。
        总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增值和使用增值。通过BIM技术模型综合,将项目风险提前并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各个参建方通过协同平台,在数据透明的条件下管理项目,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
        参考文献:
        [1]王增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管理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9(09):203-204.
        [2]张萌洁.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06):124-125.
        [3]金占勇,田亚鹏,康晓辉,邱宵慧.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34):203-204.
        [4]郭秦堃,杨一靖.浅谈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J].安徽建筑,2018,24(03):57-59.
        [5]张智.试论BIM技术在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应用与发展[J].重庆建筑,2017,16(07):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