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教学要围绕相关主题,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及其它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判断。本文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现今,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以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指向,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也必须要做出适当调整,以实现帮助学生学会用健康的审美眼光去欣赏事物而不断努力。
一、小学美术鉴赏核心素养内涵
1、图像识读素养
在观察、识别和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主观的认识,即为图像识读素养。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而解读这些以影响和图片为主要传播形式的载体所需要的也正是图像识读素养,当人们在获得视听感受的同时也在大脑中快速地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说图像识读素养是一个人必备的技能,也是一项与生俱来的能力。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视觉型是它的本质特征。创作者通过视觉形象来传达个人的审美趣味、思想感情、观念与情感态度等内容,丰富和滋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仅就小学阶段的美术图像识读素养来说,其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感知、表达、逻辑分析等能力均有重要意义,图像识读素养的培养也应当始终贯穿和渗透在美术课堂之中。例如,在“动漫”一课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在课上需要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题材或主题的连环图式漫画进行观察和浏览,在分析不同人物形象的绘画特征以及构图布局方式后,就可以主要针对动漫的几种主要风格和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无形达到了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目标。
2、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素养
小学美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并且能够在相应的情境中对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作出判断和评价,体现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而当今常提到的美术课程核心素养正是在该目标之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来总结出的更多核心素养,比如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图像识读与美术表现,以及创新能力等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恰当地利用各种艺术作品来引导学生去学会如何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联系现实生活加以体验和感知。这种情景下的判断和表达其实是十分真实,也是十分难得的。例如,在“四季的色彩”一课中,本课可以从四个季节不同且又最显著的特点入手,根据形式美基本原理来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认为的四个季节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主观的审美思想,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
再如,在“追寻文明的足迹”中,本课可以引申出一些历史知识来让学生去到各国的历史古迹中感受浓厚的文明气息,更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自己来讲一讲。美术是具有文化特征的,而又正是因为不同地域的存在,使得这项艺术更加绚丽多姿。
3、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
表现素养与创意实践素养也是美术课程的两大重要核心素养。仅就小学美术课程来看,这两个素养的具体内容是需要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去认识、理解和掌握必需的美术语言,在欣赏和了解各种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习、借鉴其中的方法与创意,进而在自主创作中加以运用,并对生活有一个新的认识。既然是美术课程下的两大核心素养,那么其知识载体自然要回归到美术课程本身。例如,在“认识抽象画”中,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比较来认识蒙德里安与康定斯基等画家及其作品特点,与此同时区别抽象画中的冷抽象与热抽象,在渗入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明确中国画与西方画之间的区别,为之后的学习创作以及提高创意实践素养打好基础。
二、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渗透
1、审美判断素养的培养
抽象艺术是在西方国家广泛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抽象派在美术作品中的主要表现是对客观世界中事物常态的颠覆,以线条和色彩来将事物以一种非常规的姿态呈现出来,这其中糅合了画家的审美观念与思想感情。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先去到历史情境之中了解抽象画派的源起与发展背景,如康定斯基的《光之间,第559号》和霍夫曼的《昼夜平分点》等等,在初步感受完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后,教师再去针对该流派的作画特点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学会从比较专业的角度来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2、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
任何美术作品的诞生都需要依托于一定的情景和文化背景之中。例如,在《中国龙》一课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龙文化,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其中不同朝代的不同艺术作品上龙的造型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龙的变化发展,以及在不同时代的象征意义,引导着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综上,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提供了目标指向,教师也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小学美术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从而使这门课程发挥其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艺.小学美术欣赏课指向的学科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203.
[2]翟云云.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