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是一项极为有益的学科,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真正让学生懂得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的中运用,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游戏兴趣度,而且还能真正让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本文主要从体育游戏的意义、现状以及策略三方面进行简要解析。
关键词:游戏体育;初中体育;应用研究
初中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真正获得学习之后的解压,也能让学生获得强健的身体,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文化课程学不到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应重视体育游戏的运用,真正感受到体育游戏的益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集趣味、教学于一体的体育教学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一、开展游戏体育的意义
(1)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
体育具有一定的竞技性,也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更具有相应的标准性。游戏的顺利开展应以规则为前提。体育游戏的结合真正让学生意识到规则的意义,真正让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体育技巧,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2)提升初中体育参与度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致使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的情趣,也致使整体的体育教学效果差。针对这种状况,初中体育教师适时地将体育游戏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享受游戏体育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的参与度。
(3)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上,并不注重关注个人的身体素质。初中生的近视率逐步上升。通过开展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升体育学习的兴趣度,还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益处,树立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现阶段体育游戏问题
(1)体育游戏教学缺乏组织性
本文中体育游戏教学缺乏组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游戏与体育教学两者的正确把握,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其二,在制定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体育游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天性进行融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其三,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纪律性,不能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2)体育游戏教学内容滞后性
在初中体育游戏的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往往采用陈旧的游戏,导致学生缺乏游戏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创设或开展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不注重体育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也不注重与现阶段的时代接轨,体育游戏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体育游戏过程缺乏防护性
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学前热身,也不注重构建相应的体育教学安全防范措施,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尽管在体育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少量学生的轻装磕碰现象,但是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体育游戏的教学策略
(1)构建完善性的体育游戏过程
初中体育教师应真正地落实相应的体育游戏教学规范,并在此过程中,向其他优秀老师学习,掌握具有时效性的体育游戏教学理念以及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研究体育教学内容,并掌握更多的具有时代性的游戏,更为重要的是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点,创设适应学生的初中体育游戏,让学生遵循相应的体育规则,促进学生体质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协同增强。
(2)增强体育游戏教学的时代性
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真正地从多种渠道,了解各种新型的游戏,并努力深入探究游戏的实行注意事项,并在此过程中,思考此种游戏与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贴合性,真正将现代性的游戏与体育教学进行融合。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征询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建议,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增强体育游戏与学生认知和身心的贴合性,促进体育游戏教学质量的提升。
(3)提升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初中体育教师应树立“空杯心态”,也应更为全面地看待个人的体育教学活动,明确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强化体育游戏教学的强板,弥补体育教学中的不足,真正提升个人的体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教师也应真正地夯实个人的体育专业素养,拓宽体育教学视野,积极地了解我国体育教学现状、现阶段各个体育赛事的精湛、专业体育明星的状况,真正从延展个人体育教学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本身的魅力,并在此过程中,学习更多的体育技能,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适时地对个人的体育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中的问题,真正地从反思中,获得教学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体育游戏的教学中,教师应真正把握初中体育教学的方向,并立足教学实际,立足学生的客观状况,立足个人的教学能力,在明确教学具体客观情况下,真正地将体育与游戏进行融合,并在融合的过程中,反思和融入,真正发挥体育游戏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身体素质的增强,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明洋.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现状及策略[J].求知导刊.2016(20)
[2]杨裕虎.初中体育游戏化教学中游戏设计与选择探析[J].运动.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