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规范白蚁防治行业行为 保持白蚁防治事业健康发展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颜良
[导读] 摘要:白蚁具有着繁殖快、种类多的特征,是目前防治工作中的重点,一旦防治不利,就会导致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白蚁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做好白蚁防治,推进白蚁防治事业的不断进步。
        广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白蚁具有着繁殖快、种类多的特征,是目前防治工作中的重点,一旦防治不利,就会导致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白蚁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做好白蚁防治,推进白蚁防治事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白蚁防治;措施;特性
        引言
        白蚁是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害虫之一,危害具有隐蔽性、广泛性、严重性,对水利水电工程危害较大,严重会破坏工程结构。在房屋建筑中,对待白蚁防治的问题,需要和防治其他虫害一样:(1)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内容进行贯彻,只有在这样防治理念下,白蚁虫害的问题才能得到控制。在预防问题上,应该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对白蚁的生存环境进行改变;(2)要从药物处理的方法上入手,通过药物投放,可以对白蚁产生抗性。在对白蚁所带来的危害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预防为主的治理理念,是一种最有效,同时也最经济的治理措施。
        1、白蚁的生物学特性
        白蚁身体柔软,颜色多种,前、下口式,咀嚼口器。巢穴坚固,实用性较强,能够供给数百万只白蚁共同生活。属群居生物,等级和分工明确,联系紧密,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主要有生殖型与非生殖型2类。
        群居是白蚁生活的主要习性,并且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其危害。由于对阳光较为敏感,白蚁的活动处于不易看见的地方,若不进行有效的预防,大面积暴发时会造成巨大的破坏。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自身传播或者人为携带等都会扩大其危害面积,其中自身繁殖能找到更适合的生存环境,短短数年间就能够繁衍出数十万只白蚁。木材或者纤维生物等都是白蚁的主要食物。
        2、白蚁防治的措施分析
        2.1、灯光诱杀法
        此方法主要是借助有翅成虫存在的趋光性,在白蚁分飞季可以借助光源对繁殖蚁加以诱杀,白蚁难以建新巢,对控制白蚁种群的增加特别有效。
        2.2、化学方法
        2.2.1、应用毒杀法
        在20世纪中后期,毒杀法开始广泛应用,主要方法有毒土阻隔、灌浆毒杀、熏烟毒杀,实践证明这三种方法的效果较好,但是缺陷是工作量大,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2.2.2、应用毒饵诱杀
        此方法的应用是根据白蚁的生活习性,采用特制的饵料将白蚁从巢中引出,让白蚁食下具有慢性毒性的饵料,白蚁在交哺、舔舐中会将毒剂传播,其他个体也会中毒,最终实现群体灭亡。此技术的优势体现在毒剂使用量少,诱杀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对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是当前白蚁防治的常用方法。毒饵诱杀法细分为投饵、桩法、坑法、堆法、箱法等,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只是具体的方式有所差异。当前采用此原理研究出监控诱杀系统,并实现了广泛的应用,灭杀效果好,还可以分析白蚁诱杀效果,起到了监控的作用,另外系统还可及时补充饵剂,起到了长期防治的作用,这也是白蚁防治的技术发展趋势。
        2.2.3、光控技术原理
        在有翅繁殖蚁分飞季节,将能够发射一定波长光波的引诱灯安装在特定部位,利用其较强的趋光特性加以性信息素引诱其扑灯,再配以高压电网产生的瞬时高压触杀,从而达到杀灭有翅繁殖蚁,降低其落地配对繁殖几率,减少新建群体基数,控制白蚁危害。
        2.3、木材防灭蚁处理
        白蚁防治工作的最终目标在于对木质内的白蚁进行根除并预防,在木材防灭白蚁工作中,药物的选择要确保对人体无害、不易燃、无异味等特点,木材防灭白蚁与土壤防灭白蚁工作类似,对于已经感染白蚁的区域,均需要采用先灭杀后防范的措施,灭杀药物可以采用外硼酸、偏硼酸钠等,对木材表面进行喷洒、对孔洞进行注射和填塞,一般可以达到较为良好的白蚁灭杀效果。在防范方面可以采用除虫菊酯类药物,实现对白蚁的驱赶。


        3、白蚁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3.1、IPM技术
        IPM技术应用于白蚁防治中,体现出了其绿色、可持续的特色。白蚁防治生物技术是通过诱饵完成对白蚁的采集和监测,及时地获取到白蚁的活动信息,根据信息条件实现对白蚁活动的控制。IPM技术是白蚁防治工作的核心,是对白蚁进行动态化监测的关键。通过其他技术手段的配合,实现白蚁防治工作的绿色化发展与控制,使白蚁防治工作更加高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对我国白蚁防治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将极大地促进这些技术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据国内外反馈,相关技术已应用于白蚁防治、水库大坝、园林树木等方面。
        3.2、监测控制技术
        白蚁防治的前提是监控种群的发展,在发现白蚁后,实施药物释放杀死白蚁。在确定白蚁得到控制之后,继续观测,监控白蚁的繁殖情况。针对白蚁种群密度大、数量多的特点,监测装置进行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生活环境、危害程度等设置和布置;根据当地的建设规划,变更检查次数、时间、方法、操作技术等,达到预期目的。结合监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环境和功能,将监测装置分为地上型和地下型,地上型检测装置主要应用于房屋内部,地下型主要应用于房屋外部。
        4、取得的成果
        4.1、防治理念上的先进性
        在白蚁防治工作中,根据白蚁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应用多种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白蚁危害,以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2、防治技术上的先进性
        根据不同环境、不同白蚁种类和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分别采用监测、光控、诱杀的综合治理技术,监测技术是白蚁检查、监测、控制于一体的可持续防治技术,光控技术是物理防治技术,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害,诱杀技术采用低毒高效、引诱力强的新型饵剂,后续还可长期监测白蚁种群动态,防止新的白蚁种群入侵,能达到长久控制白蚁危害的目的。
        4.3、防治策略上的先进性
        采取诱杀并举,防控同步,立体防御,对内防扩散,对外防入侵的措施,对大坝实时动态监测,利用空中光源控制种群扩散,地面控制危害蔓延。在严控区域内,运用监控喷粉、饵剂诱杀等手段,将引诱到的白蚁及时杀灭,有效控制或减少白蚁的种群密度;同时,在严控区、控制区周边用诱蚁灯进行光控诱杀,再利用光源将繁殖蚁引入水中,防控其入侵。采用引诱、灭杀、控制的方法形成水、陆、空全方位的防治,建立三位一体的立体防御屏障,消除的安全隐患。同时对白蚁采取控制策略,设置缓冲区允许白蚁存在,促进自然界能量转换,保持生态平衡。
        5、结语
        白蚁的危害性较大,能够对区域生态平衡产生极大的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健康的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白蚁防治工作要注重主动控制,这是新时期防治工作的重点,根据种群特点进行防治,在环境保护的合理范围之内控制种群的规模最终消灭白蚁,这样目标区域内的保护性生物不会受到损害,直接降低白蚁的危害性。对于及时掌握白蚁生活状态,制定积极的防治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白蚁防治的配合,这是综合治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杭天,张爱民,周云,谢晓峰,廖一源,谢永坚.杭州余杭区古建筑白蚁危害的现状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24(06):595-596.
        [2]金勇.白蚁监测——控制系统治理香樟树白蚁危害[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24(06):592-594.
        [3]袁强亮.对古建筑智能自动化技术防治白蚁浅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21):134-135.
        [4]李晶舰,林俊,陈晓露,文祥.白蚁智能监测诱杀装置技术与应用研究[J].中华建设,2018(10):148-149.
        [5]陈亮,刘超华,周鹏.浅析水库堤坝白蚁危害及防治措施[J].湖北植保,2018(05):30-32+64.
        [6]林晚明,林先登,卢志军,林勇.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周期浅析[J].华中昆虫研究,2018,14(00):336-3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