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发利用“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手工课的展开中很有意义,这个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让学生将各种看似无用的东西灵活的利用起来,这也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培养。针对废旧材料的不同特性,设计开展有特色的社团教学,从新的角度去发现、体验、创造,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合理利用、大胆创作,提高学生动手创造能力,收获创意作品,体现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现废旧材料的“隐性美”。
关键词:开发,研究,思考
一、由手工社团活动中材料的运用引发思考
(一)材料受限,表现受限
在小学美术手工社团之《制作火箭 放飞太空梦》的课程中,启发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作品的创意想法很多,在制作环节,同学们大都使用了彩色卡纸作为主要材料。因此作品大都呈现“一个系列”的感觉。第二课时我要求学生带废旧保鲜膜筒、PVC管、卫生纸筒、布料、包装纸等材料。同学们在课前就开始热烈交流,制作过程热火朝天,最终结果 “百花齐放”。这节课的两种不同体验,使我更加感受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并加以改造,使其可利用与手工社团的创作中显得十分重要。
(二)材料丢弃,资源浪费
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有很多,但是大部分家庭都将其丢弃,想不到去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改造。因此,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对废旧材料的选择和利用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
(三)材料不足,创意平庸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制作主题来选择合适材料,为了避免相互间材料的相近,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去市场、网络上寻找材料,不仅浪费时间,也花费了的大量的精力。
二、手工社团中废旧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价值
小学生的手工课是需要手脑并用的课程,这门课程需要让学生们去感知各种材料,充分认知了各种材料之后,才有利于手工作品创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去发现、认识材料,并且对材料进行重新组合设计。
(一)发现美:贴近学生生活
在讨论废旧物品材料的过程中,一个装过零食的塑料罐,学生说可以做花瓶,也可以做火箭或飞行器的主体。我及时启发: “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同样的物品可以展现不同的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特别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肯定,使学生享受创新过程,养成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丰富美:创新课堂内容
通过出示 “变废为宝”实物,用视觉、触觉等感知觉体验引导学生欣赏材料的形状、色彩、花纹如何巧妙搭配。师生共同探究:普通的废旧材料如何创造成奇妙的玩具、有美感的装饰品……这样,学生对废旧物品的认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学活动更有趣,更充满活力,也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
(三)创造美:拓展创新能力
利用废旧材料形状塑造形象有利于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创设不同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新奇有趣、创意满满的气氛中,愉快地进行制作。废旧材料变成了美丽的艺术品、好玩的玩具,都是学生们奇思异想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充分提高了学生手工制作以及拓展创新的能力。
二、废旧材料应用于手工社团的方法和途径
在美术手工社团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作品材料来源于生活、作品内容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通过制作手工作品,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术。
(一)选择材料“火眼金睛”
1.悉心挖掘生活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 “万物皆材料”:落叶、草、麦秆、玉米皮……不同的肌理、不同的材料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旧报纸、纸盒、蛋壳、烂衣服等,金属制品、旧电池等都是变废为宝的好材料、美术创作的重要资源!学生也会自觉、有意识地留心废旧材料,潜移默化地开始关注、探究身边的“美”。
2.分类整理资源类型
对于废旧物品材料来说,取材前不仅仅要思考对原形体的形状,更要思考如何通过物品的本来面目经过分类、思维、再创造,从而产生美感。因此在收集到不同的废旧物品后,需要将其进行分类管理。一边在使用前根据用途、形状、属性更好地进行选择使用。
3.材料主题充分结合
以《制作“圣诞树”》为例,在制作之前,我就为学生们布置了准备工作——寻找较大、较厚的硬纸板和大量松针材料。
新冰箱的纸箱,将它进行切割,改造成为“树身”。另外一名同学在寻找松针的时候,看到花匠修剪大松树,赶紧将树枝“收入囊中”。接着准备“树”的基本形,将“树叶”进行摘捡,再制作“圣诞树”主体:搭建“树身”、黏贴“树叶”,用废旧材料制作挂饰、贺卡、彩旗等小零件。
(二)废旧物品“华丽变身”
1.确定主题——做什么?
“变废为宝”手工社团活动可以制作很多东西,简单材料的运用制作、混合材料的制作、改造加工过的材料制作等等。然而在社团教学初期,由于学生对废旧材料的性状不是很了解、运用还不熟悉,废旧物品材料的积累也还不够充足,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选择相对简单、易操作的活动非常有必要。
表1:“变废为宝”手工社团课程安排表
2.寻找材料——用什么做?
废旧材料多种多样,每一种材料都有不同的质地和机理,带给人不同的视觉、触觉感受。即使是相同的材料,表现方法的不同,作品也会呈现出别样的风貌。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当中去培养,让学生们去感知各种材料,从而有利于手工作品创作。
3.制作过程——怎么做?
以《气球变花瓶》一课为例,这一课的基本材料就是旧报纸、纸杯、纸碗、一个气球。看似气球花瓶肚是主体,然而首先要黏牢的却是纸碗和纸杯。这个活动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对生活中纸质材料和其它材料的结合,使学生突破对纸张的原有认识,引导创新表现。
(三)旧而不废“点石成金”
1.互相学习,积极评价
作品的展示评价也很重要。我会请同学说说,根据主题,是从哪几方面来考虑的?选择了什么材料?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在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也请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不忘强调“环保话题”,以课堂成果为依据,提醒学生珍惜资源,积极动脑、动手,变废为宝。
2.融入生活,收获美丽
我们也组织学生把环保手工作品适宜地用于美化校园环境和家居:组织“变废为宝”环保作品展览、建立“变废为宝”环保作品艺术长廊、设置展示平台。同时,我们的作品也可美化家居,学生作品完成后,陈列、布置,拍照发给老师,随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点评。
3.组织活动,点亮生活
我们在周末组织学生到公园、广场等处,组织“变废为宝”学生环保手工作品展;发放手工环保宣传卡,普及环保知识;现场组织“变废为宝”体验活动,邀请小朋友和家长来体验。学生通过组织参与活动,不仅加深了自身的“变废为宝”节约、环保观念,也影响了身边的人关注、支持和参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文倩. 浅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赵丹丹. 探究小学美术差异性教学的问题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