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通分及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是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通分》部分的例5.,内容是比较异分母分数
的大小。这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求最小公倍数,同分母、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之后进行的。
【案例描述】
出示主题图后,学生很快找到了题目的问题是比较
的大小。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答。汇报时,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是借助了已有的同分母、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学习经验得出来的,也是大多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方法。就在我准备结合第一种方法总结通分的概念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老师,我还有不同方法。”
多好的方法啊!这个孩子想到了将分数化成小数去比较,这可是下一节课才会学习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知识啊!
“老师,我也还有不同方法。”又一个声音响了起来,“但我怕我自己说不清楚。”
“没关系,你试试看。”
听起来不太明白,学生们也没有人能帮他,怎么办?我通过画图、借助算式
生5:我听明白了。从单位‘1’里分别减去
,减去的越多,剩下的就越少。
其他孩子也纷纷表示赞同。
【案例分析】
在这一案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方面的“科学精神”素养中的“批判质疑”基本要点。所谓“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美国学者琼·温克在《批判教育学》中指出:“‘批判’不仅意味着‘批评’,批判还意味着能透过表面看到深处——思考、批评或分析。”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我校“自主-对话-应用”的教学基本框架,在落实“批判质疑”的素养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多角度分析:
一、具有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主题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比较
的大小,并结合分数特点概括出“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的本质。这一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体现了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通过表面的数学问题分析出内在的数学本质。
二、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分析
这两个分数的特点,抓住“化不同为相同”的解题思路,运用“迁移类推”的思想,选择将两个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同分子分数比较。
而在尝试解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尝试解答,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汇报,体现了“独立判断”
三、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这一案例中,学生们呈现了4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常用的化成同分母、同分子分数进行比较之外,生3更是想到了用后续知识将分数化成小数来进行比较。尤其是生4,能够采用逆向思维,在和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另一部分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来巧妙地解决问题。
通过不同解决方法的“对话”交流,学生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能够具体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选择判断,才会在练习时运用生4的方法快速、巧妙地比较
的大小。
一句“我还有不同方法”,道出了学生们的不同思维。感谢这句“我还有不同方法”,让多角度解问题的方法逐次呈现,感谢这句“我还有不同方法”,让学生解答某些题目时又多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期待课堂上,多一些“不同方法”,多一些敢于质疑的学生,多一些善于思考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