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以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方式作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格的教学目标。为公民素质的核心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可以说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在教导学生明白爱的意义、爱的范围、爱的对象以及爱的能力所包含的要素等。为了帮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形成具体的概念,需要采取一些更为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需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中的趣味互动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想图像化、影像化和情景化。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趣味教学手段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无论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都要以达到让学生理解、实践以及积极探究为核心。
一、怎样实现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良好结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其实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因此,对老师来说可以发挥的教学手段相对较多。但是需要评估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并且针对学生的学龄对应的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教学方式的设计。依旧是基于教学的开放性,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实施故事教学、辩论教学、学生主讲教学、户外调查教学、观影教学等。以及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的细节采取多样互动形式。
二、适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教学方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爱自己、爱家庭、爱环境、爱祖国几个主要的大主题,根据不同学龄学生的认知能力再进行主题内容的认知拓展。因此,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形式的设计。
(一)针对1-2年级学生的趣味课堂形式
1-2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主要教导的是:习惯的养成和关系的建立。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他们获取信息形成印象与记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图片、影响等,而该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是简单的分析辩证思维。即在知道对或错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对及为什么错。结合以上特点,在1-2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呈现图片场景的形式,或者是播放习惯养成、热爱大自然的主题影片,给到学生直观的教学感受。
1.肢体回应互动
以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举例,老师设计一些正确行为与错误行为的情景,让学生对情景中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让学生通过比如认为行为正确的同学起立,认为行为错误的继续坐着。或者认为行为正确将书举起等简单的肢体活动来表达。
2.影像教学法
结合近期疫情的时事话题来看,例如,可以在网络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熊猫博士看世界——新型冠状病毒》,从孩子的视角理解目前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作为学生应该履行怎样的职责,为病毒的防控做贡献。再比如,比较受低龄孩子欢迎的《小狗汪汪队》《海底小纵队》等动画资源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部分,都可以为老师教学所用。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看他们熟悉的场景,一方面是可以引发学生共鸣,同时又给他们带去了新鲜的思考方向。
(二)针对3-4年级学生的趣味课堂形式
小学的3-4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的特点,也表现出注意力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但是他们开始建立简单的社会活动意识,例如热爱团队形式的活动,并且开始重视团队利益。基于这样的心理特点,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竞赛性质、对抗性质的课堂趣味互动内容。例如,为他们提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辩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进行分组,再进行辩论。这样的互动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集中,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论证丰富个人的思辨角度,同时,也让学生对辩论过的内容印象更为深刻。
(三)针对5-6年级学生的趣味课堂形式
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表达欲望,渴望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由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他们更乐于思考和分析,对待问题开始有个性化的视角。由于注意力集中度更高,对信息获取、收集、分析的能力也更强。针对这个学龄段学生的特点,老师可以尝试“把讲台让给学生”的趣味教学互动。例如,针对中华文化部分的内容,分配给愿意积极主讲的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再将自己所准备的知识与观点跟所有人分享。这样的教学互动,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
此外,例如对“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的课程内容,可以设计一些户外实地考察的活动项目,或者安排学生对“垃圾去哪儿了”进行调查了解,并且在课堂上就调研结果进行发表。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应用原则(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综合性)
(一)生活性原则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体现教学的生活性原则,毕竟这是一门与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无论是老师的课堂举例还是学生提问,都应当从生活的实际出发,通过解答分析,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原则传达给学生。
(二)实践性原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也是一门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尊重、宽恕、理解。这个实践并不在于活动内容的复杂程度,也不在于要做给谁看,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细节之处,将所学的内化为品格。
(三)开放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以身作则打破传统学习的规规矩矩,给予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和讨论空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灵活把握课堂节奏,给予那些渴望表达的学生展示想法的机会。同时也在教学手段上表现出开放性。
结束语:通过对不同学龄段学生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方式,在趣味教学的感染与引导下,实现学生思想品格的良好发展。敦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原则,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好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毛争艳.趣味课堂,以情激情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2017,(18):30.
[2]屈长谊.科学元素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必要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