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和测深仪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应用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袁松启
[导读] 摘要:工程勘察和施工前,进行水下地形测绘尤为重要,因为测量水深得到的水下地形数据,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024400
        摘要:工程勘察和施工前,进行水下地形测绘尤为重要,因为测量水深得到的水下地形数据,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水下地形测量时,通过垂直航线测得水下地形横断面,得出水量流径;中央航道可以测算出水面纵断面,进而计算得到水面的坡度数据,就可以得到工程的水文数据成果,对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GPS和测深仪技术的实施和误差分析措施。
        关键词:水下测量;GPS;测深仪
        引言
        传统的水下测量常采用测深杆、测深锤、测深绳结合全站仪进行测量,虽能满足汇水面积小、水流速度慢、深度较浅的流域水下测量要求,但对于水深较大、地形复杂的大面积水域还是难以满足要求。将GPS RTK测量技术与物探新技术进行结合,水库库容测量的精度与速度不断提高,测量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水库周围地形地貌,并将勘测系统设定在合理位置,保证水库库容测量难题得到更好解决。
        1 水下地形测量相关技术原理
        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因其具有定位速度快、精度可靠、全天候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地形测量、施工放样及普通控制测量中。近些年,GPS发展迅速,CORS系统、网络RTK的建立,“北斗”、“千寻”等定位技术,利用虚拟基站开拓了新模式。用户摆脱了传统的1(基准站)+N(流动站),只需要使用移动端,即可获取任意点位的三维坐标,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水面多路径效应、高压电线干扰、移动网络信号较差等因素,网络RTK仍然有其局限性,在某些地方难以获取固定解。GPS-RTK主要由基准站、电台、移动端组成。基准站接收机观测GPS卫星数据,并通过配套电台发送给移动端,移动端同时接收GPS卫星数据和电台发送的信号,利用载波相位差分原理,进行双差模糊度求解、基线向量解算、坐标转换,获取三维坐标。
        2 误差分析
        2.1 差分GPS定位误差
        为了使移动台动态的定位准确,首先需确保基准站与移动 GPS 接收机之间的误差关系,其次要通过差分技术将公共误差降低,从而实现定位的精准性。而将差分 GPS 技术应用到30 km 内,可消除卫星轨道与大气层间的延迟性,不过当卫星轨道与大气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时,两者之间存在的误差将会越来越大。同时也说明了差分 GPS 定位技术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使移动台的定位达到一定的精确性。
        2.2 换能器对吃水改正的削弱
        换能器吃水是指换能器表面到海水表面的高度,在气象条件良好的静态条件下,准确测量换能器的静态吃水是可能的,但在动态条件下,特别是海况条件比较差时,准确测量换能器的动态吃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RTK测量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3 风浪
        定位精度和测深精度共同影响水下地形测量精度。布尔沙模型用来转换坐标,精度可达2~3cm;采用徕卡GS14定位仪器,RTK测量水平精度可达8mm+1ppm,垂直精度可达15mm+1ppm;利用中海HD-370测深时,测深精度可达±1cm+0.1%h。忽略坐标转换模型误差、仪器精度影响,风浪和船速是影响外业数据的主要因素,风浪较大时,测船起伏摇摆,会造成换能器和天线间的固定联杆倾斜,而联杆倾斜就会影响垂直方向和平面精度。实际工作时船速加快会引起噪音变大,回传信号就会随之变弱,水深测量的精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船速的选择要兼顾精度与效率。
        2.4 深度基准面确定误差
        深度基准面对于水面通行的船只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船只的顺利通行,为船只出行提供便利。而水面深度的计算与水面船舶航行的相关要求大致符合,从而使水面深度能在较短时间内计算出来。现阶段我国针对此方面的研究着重点为深度上的基准面。

运用深度基准面技术时,由于我国的地域面积大、地质复杂、水文因素多样且进行实时观测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从而使观测数据不达标。为了避免数据对后面水面测量工作的影响,在进行测量工作时,需确保水文计算的精确性再确定理论数值,其次水面船只的保障率需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保障率需与统计资料中的时间互相关联,最终保证后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 GPS和测深仪技术的实施
        3.1 测前准备
        首先,架设基准站,设置流动站。根据测区坐标系统,求取转换参数,移动基站时进行点校正。然后,将测深仪固定在测深船上,设置好测深仪相关参数,实现GPS-RTK与Hi MAX数字化测深仪连接。由于此区域河道水深较浅,为了防止损坏换能器,采用绳索绑扎在船舷旁,一人时刻扶住测杆,水深显示小于50cm时及时倾倒测杆,避免损坏测杆底部探头。
        3.2 外业数据采集
        架设GPS基准站,完成参数改正后通过电台发射差分信号,然后在测船上安装GPS和测深仪组合系统,确认GPS流动站信号接收成功以及组合系统数据传输正常,开动测船,在测深仪显示屏上实时、动态地显示出测点位置,指导测船按照计划线航行,保证测区范围内无测量遗漏区域。另外,对于水下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加密地形点测量。由于此段河道水深较浅,水面情况复杂,难以使用无人测船根据规划测线进行自动测量。需要进行人为控制,遇到水浅地方及时改变航向,甚至搁浅时人力辅助。当出现卫星信号失锁、水下障碍等特殊情况时,配合测深杆进行人工测量,在进行内业数据处理时,及时予以分析、修正。
        3.3 水深取样
        测量过程中,由于卫星信号失锁、水下障碍等特殊情况,可能会导致个别待测点水深为假水深。因此,需要先进行水深改正,改正错误水深值,再按照测量时间间隔、测线测点距离间隔或者手动选取进行取样。通常采用的水深改正方法:(1)人工比对,沿测线仔细观察水深变化曲线,是否存在突变点。先查看解的状态或者是否有使用测深杆进行实测对比,两者均不合格后,参考该点附件的水深数值变化趋势予以改正。(2)人机交互,使用计算机自动滤波的方法进行分析比对。将初始数据水深突变点根据中值滤波法、加权平均法或者统计学法先进行自动改正,然后再人工进行比对,对算法处理错误的水深点进行纠正。
        3.4 精度验证
        测量完成后在测区水流平缓的位置选择 50 个水深点,点位的选择在人工能测深的区域内均匀分布,然后利用花杆等方式进行人工测深,然后逐一进行较差。将外业测量原始数据导入中海达水深资料处理软件,主要检查水深测量数据有无异常,参考原始瀑布测深图把有异常的数据改正到正确的水深值上去,全部改好后取点只取定位点,最后转换生成数据文件。
        4 水下地形测量的质量控制措施
        考虑到基准站因素、坐标转换参数、作业条件及流动站作业环境等的影响,无论是基准站还是流动站,都应该尽量避免上空或附近有高大建筑物,远离电磁波干扰;待架设并启动基准站后,必须要在已知点上进行坐标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进行测量;而流动站的作业半径尽量保持在5—8km以内,每次测量时必须待取得固定解后方可进行。测深界面若出现水深回波不稳,应让船立即减速,稳定之后再加速。在整个测深过程中,船速不要过快,应保持缓慢匀速,这样所测得的数据更加稳定。在水深变化较大的区域,一定要让船速慢下来,以保证测深仪有更多的反应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下地形测量的过程中,采用 GPS+ 测深仪组合的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可将系统误差降至最低,既可以保证精度,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文章通过精度分析,验证该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可靠性,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对水下地下测量方法研究具有借鉴性。伴随着测量工作的不断发展,该系统将发挥越来越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剑刚.网络RTK联合声波测深仪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14,23(3):63-65+80.
        [2]宋爽.基于GPS技术的水下地形测量方法[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