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过再造想象,走入《三峡》意境 —《三峡》教学片段课后反思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 向连
[导读] 再造想象是进入《三峡》课文的意境,
         摘要:再造想象是进入《三峡》课文的意境,感受三峡山水的特点的重要途径。可以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营造课堂氛围等多种手段,尝试丰富或者调动学生的表象储备,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表象;再造想象;教学目标

        今天上了《三峡》,课堂上的一个片断在笔者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片段还原: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山景或者水景,为之命名,并说出理由。       
        生:不知道。
        师:那为什么在亭午夜分,才见曦月。你们觉得这处山景奇特吗?
        生:因为山高、山相连、山与山的距离很窄。
        师:好,请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进行重读。我们来试试,读出山的特点。

分析问题:
        这个环节的目标是:借助再造想象,进入意境,感受三峡山水的特点。再造想象是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或图样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离不开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即表象。知识面宽经验多,有着丰富表象的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展开思维去进行再造想象。[朱晓斌.语文教学心理学[?M].2012年1月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0页]
         学生所储存的山景或者水景的表象,不论是来自他们的阅读或者现实生活都不少。可是,为什么这节课的这个环节,学生根本无法根据语言描述来进行再造想象,而只能是教师生拉硬拽,环节推进干瘪生涩,最后只能匆匆收场呢?
         自我反思后,笔者发现自己没有去调动学生的表象储备来进行再造想象,进入意境,感受到三峡山水的特色。笔者想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环节进行改进:
         一、导引学生已有经验,调动表象
         知识经验是学生积累表象的主要来源。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一方面便于形成新旧知识勾连,拉近学生和新知识的距离。另一方面当学生被调动起为数众多的表象,再造想象便有更多的材料和游刃有余的空间。
        笔者可以尝试这样设问:
        你所阅读的古代诗歌中,哪些是写山水的,打动你的原因是什么?在本文找一处山景或者水景,和你读过的作品比较一下,谈谈两者有什么异同。
        可以引导学生们从以下角度进行比较和思考:
        部分示例: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赏析:“半轮”秋月,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月映清江,画面澄澈而空灵。
   《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赏析:海水宽阔浩荡,山岛高耸,树木百草丛生,繁盛丰茂,秋风吹动,树木瑟瑟作响,海中洪波巨澜,汹涌起伏。画面开阔,气势豪迈。
    《三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赏析: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水急势险的特点。
同时笔者也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化表象。学生的生活经验都是自己亲历的, 感受深刻。从学生的身边事说起,点亮学习兴趣,激活他们所储备的表象。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也说:这种教学方法依靠最大可能地把知识具体化,依靠把知识与学生个人和他们周围环境紧密地联系起来的方法,直接的刺激学习。[[?苏]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2001年1月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17页]
         笔者可以这样设置:旅游相片的分享——分享自己旅游时见到的山水之景,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景点的名字,描绘所见景色的画面。找找《三峡》中让你想停留的景点,尝试描绘它并为之命名。
    二、增加学生的知识,现时生成表象
         笔者也可以从三峡的地理概况、景色风物、诗词歌赋、作家作品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对三峡有更为全面的认识,现时生成学生的表象。
         资料补充示例:
         《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遮天蔽日。
         余秋雨《三峡》: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
         陆游 《过东灵峡入马肺峡》:船上急滩如退鷁,人缘绝壁似飞猱。口夸远岭青千峰,心忆平波绿一蒿。
         三、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拓宽表象
         在上《答谢中书书》的时候,笔者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进行想象写作。完成了以下作品:
         学生作品示例1:
         夕阳快要落山了,带出一片片火红的晚霞,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跃出水面来看天边那最美的一抹晚霞.阳光洒在鱼儿的鳞片上,反射出一波又一波的金光.
         学生作品示例2:
         清晨,薄雾渐渐隐去,林中的第一声鸟叫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接着,林中的一切都醒了,奏起由猿、鸟所组成的此起彼伏的乐曲。
         运用再造想象进行写作,这不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能够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再上《三峡》的时候,笔者也可以让学生们挑出他最喜欢的片段,进行片段写作的训练。
         四、营造课堂氛围,润色表象
         笔者设计了关于三峡的PPT,挑选出精美的图片,在每一页图片之后都备有简约生动的解说。这是笔者读完《三峡》后的自己的感受,蕴含真实的情感。教师饱含真实情感的真挚语言,能够调动和调控学生的情感,是营造课堂的氛围有效方式。同时,打开学生多向感官通道的多媒体,是营造声色兼具的生动课堂氛围的利器。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的表象保有情感的温度。
         PPT呈现:
        长江三峡峰峦层叠,奇峰异石,高耸入云,形成了它的雄伟、巍峨、奇绝的景观特点。

         夏季江水上涨,江心突起,横卷巨浪,直冲两岸,形成巨大漩涡。水流湍急,凶险异常。

        春冬之时,三峡如清丽画卷。树木葱茏夹杂着清亮悬泉,素白激流,沉静倒影,动静相宜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盎然。
 

        五、通过入心朗读,活化表象
        新课标提出朗读要提倡自然, 朗读的时候应入乎文,入乎心,入乎情,感情应来自于对于文本的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2012年2月第一版.第158页]
        对于词句意义的理解,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以及语言心理学研究认为,一般含有三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即根据词句的通常含义和正常语法表现出来的意义。二是文体意义:即借助语句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而产生的某种特定意义。三情景意义:即借助语句出现的情景而隐含的某种深层意义。[]笔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理解词句,进行朗读。
        1、挖掘字面意义
        原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链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设问:比较诗歌,理解文本词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意义。
2、探究修辞效果来提问。
设问:谈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表达效果。
        3、可以追溯情景意义
A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删除古文中的渔歌部分)
        设问:试比较AB段有什么不同。
        笔者可以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理解,读出画面。 
       
        这是对课堂中一个失败的环节进行反思的收获,在这之前,关于如何借助想象进入情境,笔者自己只停留在经验的环节。每次都会存在不确定性,自己该用什么办法去引导学生,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笔者没有好好掌握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方法。反思让人沉下心来,进行思考和整理,反思让人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