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的思考解析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邓游娣
[导读] 基于语文教学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的思考进行研究
        【摘要】基于语文教学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的思考进行研究,先分析语文教学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的意义,然后阐述如何结合文本营造良好的主题拓展阅读氛围,最后提出语文教学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的方法,其内容包含:从课题入手,加深了解;从作者入手,提高期待;从对比入手,训练思维等,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主题拓展;阅读
        小学所开展的语文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基于此,将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策略,加深学生对多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进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语文教学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的意义
        (一)能拓展学生思维
        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已经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基于此,语文教学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就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新方法,通过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体验,在结合文本实现拓展,进而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核心,从课内逐渐向课外实现拓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二)能丰富学生积累
          语文教学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除了能拓展学生思维以外,还能起到丰富学生积累的作用,但是在阅读期间,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研究课文和课文之间存在的差异点和相同点,进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比如:以五年级上册《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为例,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光荣背后的辛酸》,进行了解和全面认识居里夫人及其品质,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知识积累,和文本之间产生共鸣。
        (三)能拓展学生视野
          当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该篇文章的了解,展开拓展性阅读,通过全面掌握作者及其文章风格、特点的形式,拓展学生视野。比如:以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后,带领学生从最初的课堂学习跳出来,步入到全新的阅读海洋中,使得学生在其阅读中了解“七夕”、“鹊桥”等相关内容的来源,进而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结合文本营造良好的主题拓展阅读氛围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已经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开展应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为主,并在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语感和学生的语言思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阅读活动中。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还需要注重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教学,从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主题拓展阅读氛围【2】。基于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悬挂作家画像。在语文教学中,已经选定阅读主题后,可以根据学生阅读主题找到作家画像,并把作家画像悬挂在教室内最醒目的地方,其目的是给予学生视觉提醒,让学生依照正确的阅读方向进行阅读。如:可以在班级阅读中投放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并在画像旁边提及名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第二,应书写作家名言。开展阅读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所积累,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方向,而作家总结出来的名言,就是引导学生最好的方法。通过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可以根据作家名言进行书写,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贴在教室内,方便学生记忆。如: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三、语文教学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的方法
        (一)从课题入手,加深了解
        据目前语文教学现状可看出,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课文题目中都含有大量且丰富的阅读元素,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预习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入手,依照课题展开拓展阅读,进而了解更多知识。比如:以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为例,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了解有关“珍珠鸟”的故事,然后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或课外阅读等方式,使得学生掌握更多有关“珍珠鸟”的内容和故事等;而在上课期间时,需要提问学生阅读的情况,并在向学生介绍有关“珍珠鸟”的寿命和习性等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该文章之前,就已经对“珍珠鸟”有全面了解,进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和了解。
        (二)从作者入手,提高期待
           众所周知,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和认识,都是来源于课文知识的学习。比如:以《去年的树》为例,该篇文章是日本已故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名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学生逐渐阅读了他的其他作品,如:《白蝴蝶》等。当学生逐渐在阅读中爱上这个作者的时候,学生就会从不同渠道获取有关他的书进行阅读,进而形成了以作家为中心的主题拓展阅读。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尾三个阶段,引出文章的作家让学少了解,进而帮助学生逐渐加深自己对作家的认识,最终开启以“课文作者为核心”的阅读体系,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期待,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3】。
        (三)从对比入手,训练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有很多课文内容都过于深刻,和学生阅读理解起来过于困难的课文。因此,为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阅读情节相悖的对比类文章,使其对阅读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以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为例,春节属于热闹且欢快的,但是在梁实秋所写的《过年》中,体现的却都是无聊和累。对此,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对比然后发现差异,并对其差异展开深入分析,使得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和评价更加准确,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从相同入手,升华情感
           主题拓展阅读最好的阅读材料,就是“同题文章”,所谓“同题文章”是指表现的主题相同及其所学题材相同,通过相同主题的拓展,不仅能丰富课内知识,同时还能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进而方便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比较阅读。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其中的《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都是属于从不同角度,讴歌了父母之爱的无私和伟大,同时,以此为主题的文章还有很多,因此,在此阶段可以拓展学生进行阅读《背影》等。当学生阅读之后必定会对父爱、母爱有所了解,然后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个主题交流课,主题为“感恩父母”,亦或者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搜集有关父母之爱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将从课内、课外的阅读中,让学生感动在亲情之间,进而升华自己的情感【4】。
        四、结束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不仅能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同时还能起到拓展学生思维等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为学生开展主题拓展阅读,则是需要通过:从课题入手,加深了解;从作者入手,提高期待;从对比入手,训练思维等多个方面落实,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发挥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严晓蕾.和合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主题性拓展阅读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10):41-42.
        [2]林涛.主题拓展阅读让课堂大放异彩[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7,(4):76-77.
        [3]姜英.探寻链接点,让课外阅读顺势而行[J].小学教学参考,2017,(21):9.
        [4]王亚红.让阅读在主题中升华[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5):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