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教学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许玲
[导读] 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基础文化课程关乎着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与提升。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基础文化课程关乎着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与提升。而阅读和习作作为两大教学模块,所存在的关联性十分紧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本着融合教学的原则将二者有效整合,构建综合性的教学体系,从而保证教育效果更加突出。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具体的整合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整合;教学

        前言:素质教改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品质全面培养。阅读和习作本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模块,彼此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十分紧密,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文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需要准确地看待读写之间的关系,并对具体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阅读是做好习作的基础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基础文化知识,对语言思路以及句子的具体表述方法加以掌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写作结构,对情感的表达的方式加深掌握。而这些内容都是支撑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点要素。所以说,读写之间的关联性是十分密切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进一步扎实写作基础,为今后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素材和技能基础。
(二)习作是阅读成果的转化
        习作作为小学语文课学习的重点模块,具体指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通过文字的方式诠释出来,来抒发自身的情感。同时,写作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对阅读素材的理解情况[1]。比如说,读后感的书写和创作,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阅读学习体验进行深入内化、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读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衔接性,而作为语文教师在素质课改的背景下,需要积极更新教育思想,本着融合教学的原则将两大模块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更加综合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整合教学策略分析
(一)坚持整合资源
        在践行整合教学理念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围绕具体的课程目标,做好课程资源的全面整合。针对模块合理发掘并整合写作相关内容,明确提炼出写作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入分析,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利用其它渠道加强教育资源全面整合[2]。借助网络搜集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并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学习素材,整合课程资源。
        比如说,教师在针对《金色的草地》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搜集其它写景的文本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深入分析,发掘不同文本素材在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的具体体现。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围绕生活中的景物进行描写。

让学生在参与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强化自身的写作思维建设,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素材基础内容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二)坚持以读促写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正确地认识到学生写作思维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通过多项活动组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写作技巧,从而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进行自主创作奠定素质基础。
        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针对《美丽的小兴安岭》进行阅读学习时,先通过自主阅读,提炼出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对排比、比喻等句式进行重点分析,掌握语言技巧。之后,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鉴赏挑选出自己觉得写作优美的句子和段落。然后模仿句子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训练。例如,学生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排比句式进行仿写,让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对该句式的应用方法加深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续写,从而实现学生思维逻辑的有效训练。
        在以读促写思想支撑下,教师不仅要注重课上训练活动组织,同时也要积极开发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心得、感悟,进行读后感创作,整理阅读笔记,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写作素材的储备,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坚持读写双促
        在开展语文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将读写两大模块进行有效的整合,需要积极践行读写双促教学理念,即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写作练习,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文化内涵,增强情感体验。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阅读目标,积极的参与仿写、续写,加强阅读故事的自主创编。让学生在自主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编,保证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更加高效、高质。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读写习惯的规范性培养[3]。让学生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整理,养成好习惯,为自身的写作素材有效积累夯实基础。并且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通过自主写作记录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丰富自身的文化储备,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领域,更加深入的进行文学鉴赏奠定学习基础。总之,语文教师要全面整合读写模块,构建综合性学习体系,提高整体学习效能。
结论: 依前所述,在小学阶段,读写整合是素质课改提出的全新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学生文学素养全面提升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开展语文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对课程教学资源和具体的教学手段进行重新调整,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的学习效能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杨文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0(08):11-12.
[2]王平山.浅谈小学语文中读写结合教学的优化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2):129-130.
[3]陈祥冉.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