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教授,而是开始逐步尝试从学生的思维品质、接受能力等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反思意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对成功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将探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在教学,自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反思意识的培训活动,以便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数学学习思路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意识;培养策略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涵盖了平面几何和基本运算等广泛的内容。可以说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扩展。纵观初中数学学习的现状,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并不了解深度学习。通常,学生只会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首先树立科学的教育意识,并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反思。
一、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思维通常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提取的。对于初中生,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利用日常生活和生活知识来提高思考和反思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应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并鼓励学生多加思考和及时反思。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来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知识系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实践来调整学生反身意识的培养。例如,老师在讲《抽样统计》时,因为该知识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例如产品抽样调查,因为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可以使用现实世界中的例子进行了样本调查。同时考虑到整体效果,知识被用于加深学习样本,以便学生可以进行积极思考和分析。这样,就可以利用数学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加深他们对数学实际应用的思考,提高思维的严谨性,促进反思意识的培养。通过创建逼真的情景,学生可以在所生成的情景中感受到知识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总结许多反思性学习方法,并学习如何逐步将生活与数学结合,并加深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审视日常生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
二、运用小组交流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数学作为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如果学生不能够及时查漏补缺,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则很难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就出现的错误问题来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教师在课程上进行重点讲解。学生解答错误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反思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初中八年级的一次期中数学试卷评讲课中,我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先仔细分析自己试卷,找出错题先自主思考解决,然后,老师给学生预留了一定的思考解答时间。让他们先分析并思考试卷中的错误问题,学生完成分析后,老师可以让他们组成学习小组就错题进行讨论,互相交换自己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再就学生有争议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着重讲解。教师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即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又增强了学生以后对错题分析的能力。
三、利用问题情境和自主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
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思考问题,以强调他们的主观状态。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我们需要意识到构建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以便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进行分析,思考和交流,并创建问题情境。实践表明,事故源于怀疑。当学生研究问题时,他们的反应和反思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很大提高。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正确的教师示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学习错误。相反,所需要的是依靠学生的消极过程,利用错误造成事故冲突,并创造新的冲突。例如,老师在讲解一个平面上有四个点,过两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四个点中四个点共线,三个点共线或任意三点不共线等不同条件,让学生按小组进行独立的调查,然后指导学生确认和分析得出的结论。通过小组的活动,学生继续反思并得出结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看似枯燥的数学问题学习的兴趣。
结论:简而言之,反思意识的培养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应消除现有的数学学习困境,并允许老师通过反思来传达老师的正确指导。检查学到的知识点,然后对数学的奥秘采取行动。
【参考文献】
[1]王芳玲.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
[2]尹洪亮.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