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题材,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传播真善美,起到教育人的目的。“自编童话”是我校创办的特色项目,它不但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诸如想象力、创造力、写作能力等,还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德育渗透作用。教师应该好好利用童话资源,把它融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促进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自编童话 德育渗透 真善美 道德品质
童话是一种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它通过丰富的幻想、动人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向孩子传递人间的真、善、美。自编童话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创作的平台,通过童话的编写和演绎,学生对颂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会有深刻的体会。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自编童话资源,净化学生的心灵。
一、自编童话对教学工作的意义
(一)童话呼唤真善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
童话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它不但具有教育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童话故事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哲理, 把孩子们带到真、 善、 美的世界,从而获得美的体验。童话的这种审美功能是举足轻重的、其他体裁不可替代的!
(二)自编童话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儿童在阅读童话时,通常被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阅读童话文本的过程,学生会依据童话故事的语言和插图进行想象、再造。在讲《去年的树》这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时,孩子们完全沉浸于童话的海洋,当讲到大树被砍时,孩子们非常激动,出现了各种不舍、惋惜、伤感。孩子们的情绪被童话故事牵着走,课本上的插图也让学生陷入沉思。我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插图去想象小鸟和大树的生活场景、想象小鸟和大树的对话、续编小鸟唱完歌后发生的故事,从而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我发现学生特别感兴趣,写得有板有眼,读得有声有色,任凭思维的火花在教室里碰撞!写自编童话,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回编剧,原著中的所有情节便在自己笔下自由发挥了。
二、自编童话对德育工作的意义
从以上的论述可知,自编童话对学校教学工作意义重大,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自编童话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会有何影响呢?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家庭、学校、社会都重才智而轻德育,不少教育家感慨当今的青少年难担重任。如今,青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可是,青少年儿童明辨非法的能力较低,单靠老师“说理”式的教育,学生难以体会成人口中的道德准则,更不用说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了。由此,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单纯的说教模式已经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要想将德育落到实处,必须从孩子的情感和兴趣出发,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自编童话这一特色项目建设,不正好为德育工作的落实提供途径吗?尤其是一些富含象征意义主题的自编童话,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乐意去欣赏、创作,他们在有意无意中接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增强了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利于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有利于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只关注成绩,任性而自私、只图快乐享受、缺乏行为规范的约束、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缺乏协作能力。优秀的自编童话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道营养剂,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学生在创作自编童话时,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提高,诸如想象力、创造力、写作能力等,但对于健全的人格培养,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演绎自编童话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分配角色、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体谅别人、知道何谓集体荣誉感,他们在情感交流中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学会欣赏别人、学会了自我定位,他们的精神上受到了道德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人格。
(三)有利于学生进行内心反省和自我教育
彼得?巴勒说过:“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困难。”?是啊,认识自己的确不容易,但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保持平衡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处于自我认识的关键阶段,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是很朦胧的,很多时候是参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局限的。所以,教师必须利用有效的途径对他们做出正确的引导。童话世界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学生参与自编童话时大胆想象、尽情发挥,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让童话发挥着抑恶扬善、传播道理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比自身,故事人物身上好的优点可以借鉴学习,不好的缺点也要警惕自己,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内心反省和自我教育,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如何构建活泼生动的童话德育渗透平台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很多,而利用自编童话作为德育工作的平台,则是新鲜有趣的尝试。那么,学校该如何构建活泼生动的童话德育渗透平台,使这些德育理念得以实现呢?下面,以我校为例,列举出可行有效的方法:
(1)以“校长讲堂”为载体,巩固德育建设阵地。
“校长讲堂”成为自编童话特色项目主要载体,每周一讲的校长讲堂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阵地。我们将继续完善“校长讲堂”这个德育的示范性作用,大力发动家长参与,言身传教,共同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2)成立班级童话剧社,开辟德育渗透新阵地。有计划有步骤成立班级童话剧社,开展社团活动。学校提供排演场地,定期展示形式多样的作品汇演。
(3)创建班级童话微信公众号、网站,设立讨论区;发行自编童话报,展示学生优秀童话作品;录播师生童话录音,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固定时间播放童话故事。
(4)举行以自编童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利用重大节假日、学校节日等让人人参与自编童话的表演,进行德育渗透。
(5)以“养成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为主题,编写自编童话校本教材,开发形式多样的德育校本课程。
(6)建立对比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学期考评等,与同类学校进行横向比较;建立学生个人德育资料袋,从纵向研究自编童话对学生的影响。
自编童话是学校德育建设工作的重要资源,引领学生亲近自编童话、享受自编童话带来的乐趣、在创编童话的同时获得道德熏陶,这是我校德育工作新的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何夏寿. 以童话为载体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J].浙江: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1(3).
[2] 张宏超. 童话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J].四川:四川师范大学网络出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