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这个阶段对于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非常关键。因此,有必要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 德育 问题 方法
德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德育的教学成果直接影响着民族素养的提升。小学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情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并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公民道德的种子,从而使学生可以感触到德育教育。
一、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工作缺乏长远规划
德育不是短期的“选修课”,而是每个学生一生的“必修课”。小学德育是整个德育体系的基础。小学阶段是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观念的最重要时期,也是开展道德教育工作的关键阶段。因此,合理规划德育对教师定位至关重要。但是现在德育工作主要是基于临时想法为主,没有长的规划,还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体系。
2.德育活动忽视了建立学生主体性
德育的起点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国家道德教育的目标,另一个是学生现有的心理特点,两者的交汇这是德育的最佳起点。然而,学校的道德教育过于理想化和片面化,强调共同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德育的作用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如果忽视学生的需求,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难以在教学中与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3.忽略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小学生的生活。但是,小学学生也暴露了网络上的一些负面内容和消极思想。例如,许多学生现在沉迷于手机游戏,这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产生不良影响。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仍不成熟的时期,如果小学的德育没有意识到网络的消极文化的影响,将会给小学的德育带来更大的困难,并使之更加艰难。
二、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1.探索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功能
借助学科教学使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德育教学质量是发展德育和智育教育的关键。学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批新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德育必须贯穿学生的成长。德育必须渗透到小学各个学科的教育和教学中,如自然科学学科要求学生在认识自然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奥妙,并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理念。再举一个例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教学生《孔融让梨》,使学生明白兄友弟恭是中华文明的传统,兄弟们需要相互扶植、相互尊重。由于许多学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般都在家中受宠溺,因此他们在这方面的意识相对淡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程时将此理念传递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更好的兄弟手足之情,您可以让学生与同学相处时更懂得谦让,这也对班级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2.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德育功能
德育工作作为系统性较强的的工作,当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时,都应引起重视。 教师应建立适合学生主体性的德育空间,使学生可以走出校园,与社会进行更多接触,努力了解现实生活,感受真实德育教育环境,体验德育的新发展内容,发掘德育的最深层实施意义并能够在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接受真实生动的教育。教师应注意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补充学校德育工作,以扩宽新的德育教学渠道。例如,学校应重视对父母的家庭道德教育指导的工作,使父母对人才观与教育观有良好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子女,使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而且还具有很高的个人素质。此外,学校还必须积极联合社区街道开展基础社会教育工作,使社区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学校、家长和学生应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教育环境,培养一批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优秀人才。
3.坚持文化育人,尊重小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德育是教育领域永恒话题,自古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并将其放在了首要位置。在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师开展针对学生的德育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小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开展德育活动,促进小学生道德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相对简单,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强,一些小学生仍然缺乏良好的道德意识,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过于重视,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却很少。鉴于此,小学德育教师必须坚定自身立场,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小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每天做点好事,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4.多元视角,丰富德育过程
对于教师而言,其实小学德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可以丰富的空间。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很多信息化、科技化元素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各种新奇有趣的视频案例、能够吸引小学生视觉神经的美丽图片置入到教学课件当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从主观上了解这一系列跟规则、跟道德、跟法治有关的案例故事。此外,课堂上还可以植入讨论会、辩论会、学科竞赛的方式,以便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而不是过去学习过程中事不关己的消极心理。教师可以提出与小学生相关且同时在其理解范围内的热点话题,例如《流量地球》舍弃部分城市是对还是错?家人在新年吃团圆饭时,是否该继续玩手机等,不同的话题,观点以及积极而热情的讨论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增进互动并促进表达。
结束语:在开展道德教育时,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理想,正确树立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了全面发展。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要求学校改变现有的教学管理方式,开展特色教学课程、主题德育教学工作,使家庭,社会和学校形成合力,做好衔接,将为德育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德育工作得以实施效果更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最终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来培养现代社会主义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
[1]关蕊.浅析小学德育實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15(06)
[2]黄小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