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智能配网模式分析 侯树华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侯树华
[导读] 摘要:为了高效可靠地运行电力系统的配电网,在电源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本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电网系统的停电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从而对电力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广西广投乾丰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为了高效可靠地运行电力系统的配电网,在电源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本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电网系统的停电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从而对电力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配电网系统的构建,考虑到网格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绿色和工作方式的灵活性,为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系统的智能配电网模式进行了以下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分析
        引言
        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转是供电安全可靠的最基础前提条件。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也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必须有效提升自身的运行效率才可以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而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建设能够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1现阶段配电网络与传统模式配电网络的特征的比较
        当前,大多数用电企业使用具有相对简单功能的配电系统或传统的配电网络系统。使用这种系统中,能量向一个方向流动,但仅从站点到客户。电气信息传播缓慢且不完整。传统模式下当前分销网络的业务流程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数字配电网与传统模式分配网络相比,数字模式分配网络呈现出一些改进和突破。数字能源分配网络可以共享能源信息,并为能源分配企业提供垂直和水平连接。与传统的配电网络一样,能量流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从变电站流向电力客户。智能模式下配电网的特性:智能电网可以实现自动能源管理,与传统电网和数字电网相比,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显着改善电网,其相应的能量流可以实现站和用户之间的相互流通。现阶段的配电网络可以支持交互业务流程和配电行业中电力的分布式处理,它是用于配电网络开发和集成的高级模型。
        2智能模式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中的应用分析
        2.1集中智能模式分析
        在集中智能模式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对线路以及系统设备的故障进行检测,并通过断路器等设备的有效利用把详细的故障信息传递到主控制系统里面,然后在通过专业的算法完成故障信息的详细分析探讨,以此来完成发生故障位置的精确判断,展开更加科学合理的隔断处理。而且集中智能模式可以在有效完成故障诊断处理的同时,降低自动化配电智能受到故障因素影响的几率,使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的先进性得到有效展现,并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尤其是在环网结构以及架空环境里面,其还可以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转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有效避免停电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2.2自动化配网系统的分布智能模式技术
        自动网络系统的分布式智能模式经常在网络系统出现故障后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如果自动网络系统出现故障,必须在第一个时间恢复系统故障;如果忽略系统故障,网络系统设备将受损,经济损失惨重,还可能威胁技术人员的生命具有系统故障识别、定位和隔离等控制功能的自动配电系统可以重新配置网络系统的网络结构,从而简化技术操作步骤。分布式智能模式技术的核心设备是基于FTU将多个断路器组合在一起的线束段设备,在实际操作中,线束段生成器的匹配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根据拆分器的工作方式,可以将拆分器设备分为电流测量和电压控制开关,这是确定故障电流导致拆分器开关次数的确切位置,后者是确定系统主工作站产生主要和次要故障电流的时间间隔内事故的大致位置。
        3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的建设措施探究
        3.1自动化配网中开关设备的有效选择
        众所周知,对于自动化配网而言,开关设备是尤为重要的,由于其的安全调控职能,因而在就其进行选择时需要特别注重。

为切实性的强化控制中心与各个分段开关的数据安全、顺畅通信,在就相应的设备进行选型时,需要(1)保障开关。还有断路器二者能够满足长距离遥控操作、基本信息数据通信,还有电源操作等各项功能;(2)为有效的获取负荷电流、短路还有过载电流量等数据信息,从而落实远程遥信、遥脉以及遥测等多项不同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内部配备CT与PT电气设备的型号为主要的开关选择依据,目的在于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对负荷电流、一系列故障电流加以合理、准确的判断。许多户外真空开关设备断路器能够实现上面的几项功能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3.2智能电网配电运行的安全管理
        为了保障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必须对智能电网的配电运行进行安全管理。各部门的运维人员都要严格执行国家及电力公司的相关保密制度,在数据的安全方面也要实行“负责人制”,若因数据泄密造成损失,将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智能电网中的各级管理部门未经上级批准,不得在智能电网中随机增减相关设备,不得随意变更相关参数,不得随意对系统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删除、复制等操作。系统的运行日志及数据备份都要由专人负责。智能电网中的有关的系统及账号也要严格保密,严禁将智能电网的拓扑结构、网络配置等信息泄露给无关人员。任何人都不得在安装智能电网系统的计算机上安装无关的应用程序,此外,还要提高智能电网系统的安全等级,杜绝非法设备进行访问。
        3.3控制中心与开关设备的数据通信网络设置
        自动化配网针对其中的电力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与安全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功能需求,而且此方面内容也是自动化配网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与难点所在。现在,我国部分区域的电力系统已实现了就自动化配网的构建。实际上,使用无线通信、光纤及载波通信的较多,由于无线还有载波通信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再加之配网设置并不是十分稳定,在要求较高的区域并不适用。但考虑到其具备投资成本低、建设环节简便等多项优势,常见于城镇自动化配网环境。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若是大中型城市的自动化配网构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光纤配网通信方式。尽管这一方式的投资高,但由于其具备良好的兼容性特征,并且能够满足以太网及多种类接口的网络通信模式需求。此外,能够实现快速传输、高效等功能。
        3.4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数据维护和终端管理
        在电力系统中,自动网络智能模块技术的关键技术是智能系统,它优化了自动网络系统的数据端接口和智能操作环境,使智能系统的图形和电源参数成为增量模型和整个模型的自动输入和输出,从而确保网络系统输入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有效地减少维选择自动配电系统的终端时,必须选择混合配电模式,以避免电源突然停电或更换引起的整个电力系统干扰。
        结束语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越来越广泛应用,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的智能化建设是时代不可避免的趋势,只有深入研究,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作用,构建能够利用更科学合理的措施完成电力系统自动化教育的智能模型,才能更有力地支持和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增添了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艾学勇.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0):142.
        [2]向婉芹,陈乙源,杨瓅.智能配网运行与维护实训项目教学方案设计[J].南方农机,2019,50(20):78-79.
        [3]郭守灿.智能电网模式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1):7-8.
        [4]陈梓明.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5):181-182.
        [5]沙思旭,赵佳,徐晨,于龙,张金,姜允坤.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技术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8(11):107+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