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评价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客观、科学和全面的教学评价,可以获得全方位的教学效果反馈,有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方法,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人翁”意识的提高,引导学生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明确学习的目标,更好地完成学业。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展自评和互评。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学生评价;自评;互评
教学评价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客观、科学和全面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方法,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人翁”意识的提高,引导学生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更好地完成学业,尽早成长成才。
长期以来,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教学评价体系侧重从教育者居高临下地单方面对被教育者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对于学习主体(即被教育者)的自评和互评,由此导致了教师获得的教学效果的反馈缺乏教学活动参与主体——学生的参与,形成的教学效果反馈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成果,由此也造成了另一种问题的产生:在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过度程序化地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方面量化的数字评定,就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潜在的能力,也无法从学生个体的身体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别进行考虑。
一、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体育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愈显重要。新形势下,随着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传统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维元素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是适应新形势下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通过教师、学生不同维度之间的评价,判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存在的不足,并通过研究分析这些不足,让教师适时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更好地配合,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能力和个性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识自我、教育自我。
二、学生自评互评主要内容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引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且符合该年龄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和行为特点的评价机制,以期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此,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摸索建立起的这套评价体系注重育人为本、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与教学过程相关的态度、行为、学科价值观;考察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评价学生运用运动技术的熟练程度,体育课内容学习的参与程度。基于上述要求,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引入学生的自评互评,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学生学习的态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待体育课程学习的态度,对于教师布置教学内容的练习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学生体质与心理——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考察学生在不同体育学习项目的学习能力、水平,以及与之相关的体能项目,学生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学生知识与技能——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本学期体育课程教授的锻炼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教授的体育技术知识及其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能力等。
学生情感表现和合作探究精神——考察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克服学习困难表现出的意志,对待同学、师长表现出的尊重、理解,同学交往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学科价值观等。
运动中思维的创新——学生在运动中运动技能,技术、学法、教学提出疑问,进而产生更为合理的学习方法。
三、学生自评互评主要方法
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引入学生参与开展学生自评互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自评互评的成果进行总结,不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加以调整和完善,探索建立起更加合理的、科学的学生自评互评体系。
这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工作的重中之重,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具体来说,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主要方法多种多样,而选择既能契合教师授课风格特点,能够让教师全面掌握教学情况,又能真切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法,就需要下一定的功夫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和习惯,摸索建立了“五步评价法”,总结归纳如下:
在开展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评价的第一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动作完成相应的成套动作,之后对自身的完成情况和完成效果做一个简要的对照评价内容、标准的自评,并给出一个等级评价;第二步,让参与互评的同学(参与互评的同学可以由教师在课前指定,或在课中按照学习情况临时抽选;参与互评学生的人数可按照班级人数占比多少确定,不宜过多)举手表决。以ABCD四等中票数多的一等作为该同学互评的等级得分;第三步,教师综合该生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情况,以及训练中的表现做出一个评价;第四步,让被评价的学生反馈得到互评结果的满意程度,并引导其说出几点理由。如果对此结果不满意,可以允许学生进行申辩(如列举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自我感觉满意的某些表现,或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等);第五步,教师和互评组的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对互评过程中出现的评价差距过大的同学讨论是否进行修改该评定。
通过上述五个步骤,基本上能够反映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活动的主要环节内容。课程教学评价进行过程中,要有专人进行记录打分,方便教师课后进行统计、记录。每堂课程都详细记录学生的成绩,期中或期末进行最终的汇总打分,得出最终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始终牢记,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乐观、自信地去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秉持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地行使评价他人的“权利”,也需要认真履行“鼓励成长,包容失误”的“义务”,更好地促进课堂的和谐,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每一位学生成才,呵护每一位学生成长。教师要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多总结、多归纳,形成一套既符合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又能契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更科学、更合理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更明确自身所长,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从而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参考文献
[1]赵明杰.智慧教学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应用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7(7).
[2]王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策略[J].新课程,2018(04).
[3]柳小明.小学体育多元化评价对学生促进作用的探索[J].启 迪:教育教学版,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