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竺荣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竺荣
[导读] 在小学时代是学生生长发育比较快的一个阶段
        摘要:在小学时代是学生生长发育比较快的一个阶段,所以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将小学生的一直进行高效的锻炼,从而不断的促使学生实现健康的成长。所以小学的体育教师就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将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既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健身锻炼的好习惯,从而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体育;应用探讨

前言:
        体育课在小学的教育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而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更是促进对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体育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的对小学生运动兴趣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每个学生的身体发育都是有着一定的不同,所以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使用到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接受身体承受范围之内的适当锻炼,从而完成身体素质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任务。
一、对学生情况进一步了解
        为了能够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将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进行完成,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的时候,就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高效的掌握,也就是最基础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规模等进行综合性的考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不能够对这样的一种课前综合考察有着准确的认识,只是依靠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在体育课堂上重复的对知识进行讲解,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兴趣不能够被及时的激发出来,对教学效果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将分层教学法进行有效的使用,能够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放置在首位,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每位学生的爱好需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合适的身体锻炼。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体能检测成绩,将成绩较好、身体素质比较强的学生划分为A类,而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针对于此类学生来讲,可以制定出比较高的教学目标,从而要求其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到各种跑、跳、投等体育技能,在体育课程的开展中逐渐的将其体育技术的掌握进行提升。针对于部分的学生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来讲,其中对体育运动具有较高兴趣的学生可以划分为B类,对于这一部分的学生来讲最主要的是将自身体育学习的潜能进行高效的发挥,并且能够掌握到最基础的体育技能,最终实现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而其他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将其分为C类,对于此类学生来讲,教师应该重点的对其体育运动兴趣进行培养,针对于他们开展的教学目标不应该过高,并且在完成目标的同时要给予其鼓励,从而将学生的自信心进行有效的提升,能够从运动中发现更多的乐趣所在,从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开展中,逐渐的将自身素质进行提升。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存在的畏难心理,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总体的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保障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在教学中针对于身体素质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要先将体育知识对其进行教授,从而促使其能够掌握到基本的体育运动相关知识以及核心的内容。在对一些体育技巧与运动技能进行演示时,要保障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最后在添加相应的扩展内容以及运动量,保障体制比较弱的学生可以参加到体育课的开展中。在对身体素质比较薄弱的学生进行教导时,在基于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巧掌握的层面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反思,从而能够促使学生清楚怎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与处理,从而在体育课程的开展中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专长。而针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来讲,教室就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划分,按照各自的兴趣与特长来对其进行培养,从而更进一步的将自身的优势进行发挥。


        例如在体育课中,针对于百米跑步来讲,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就不是相同的,针对于男生来讲15秒就是满分,而对于女生来讲16.8秒则是满分,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来讲,教师会宽限在20秒左右。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的将其训练量进行扩大,从而将其教学目标的实施进行提升。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要更好的对节奏感与规律性进行掌握,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将自我的极限进行打破,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体育人才的培养。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与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的划分,从而更具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为了能够更好的取得对每个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属于每个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内容与训练进行完成,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最终实现学生达到制定的目标训练效果。当学生在每个层次之中,得到了对自我实现超越与突破的成绩,从而在成绩中获得到更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有效的挖掘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潜能,并且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爱。
        例如在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中,部分的同学耐力是比较好的,但是部分的学生是爆发力比较好,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长跑以及部分需要耐力的训练项目中,就要按照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而针对于短跑等需要速度与频率的项目来讲,教师完全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爆发力水平对层次进行不同的划分。体育教师在根据对学生基本情况掌握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层次进行科学的划分,将因材施教的目的进行实施,不断的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进行提升。
四、在分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
        小学体育的课程开展中,教师使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了解,尤其是要注重因为分层教学带给学生的情绪波动。教师要对学生讲述清楚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以及分层教学带来的优势,并且强调所有层次的学生都是平等的,只是将各自的优势进行发挥。还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的帮助,并且在教学中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避免出现对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造成不好的伤害。教师在课程的开展中也要对学生保持一视同仁,将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完善,对于学生出现进步的表现,要及时的进行鼓励,并且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的评价时,要让学生自己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进步所在,学生的到了教师的认可之后,能够将学习的兴趣进行激发,从而感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所在。
        例如在对C类学生的跑步成绩进行评价时,学生的成绩是有所提升的,但是与B类A类的学生相比较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就要学生更加清楚的看到自己成绩的提升。通过与之前的成绩相比较,更加直观的看出自身成绩的改变,对于学生来讲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投身到体育课程的开展中,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效率都起到了促进意义,将分层教学的方式应用到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更是促进了体育课程质量的发展,并且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结语: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将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使用,能够更好的让教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认知,从而根据彼此的不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对小学体育的课程进行教学时,使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将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并且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保障学生在小学期间能够有着健康的身体,接受更多的知识学习,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路警.分层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203.
[2]孟祥文.分层教学法在小学田径项目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观察,2019,8(41):51-52.
[3]郑伟明.新课标下小学体育的分层次教学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88+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