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探析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杨永忠
[导读] 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体育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所具有的教学地位逐渐提升。同时给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校需要重点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建设与提升,从而保证体育课的教学活动落实的更加规范、有序,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就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的品质进行有效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

        前言:素质课改针对体育教育事业提出全新发展要求,中小学要高度重视体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学执行力度,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空间,实现中小学生体能素质以及综合品质全面建设,从而推进教育事业顺利实现素质深化改革。随着新课改的全面落实,体育教师需要面临的教学挑战也逐渐增加,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变得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体育教师需要明确在新课程背景下自身需要具备的素质,并有针对地进行自我改善,实现自我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新课程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时代要求
(一)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新课程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所提出的全新素质要求,作为体育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针对体育课程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从而在此基础上规范、有序地进行课程设置,进一步规范教学的组织方式。首先,在教育观念上,体育教师需要正确地认识到生本思想的核心内涵[1]。也就是说要真正地将学生放在体育课的主体位置,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课程内容规划设置,加强教法创新。这样能够保证所设置的体育课更加符合中小学生的兴趣需求,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意识。例如,教师在开展“篮球”项目教学时,则可以积极践行游戏思想,组织趣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同时,教师需要树立体育+健康综合性的教育观,在注重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健康成长需求,将体育课的多项育人目标有效地发挥出来。
(二)智力素质
        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智力素质[2]。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出储备,提高自身对体育课教学规划的理解能力,从而支撑自身教学水平获得有效提升。首先,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在课程探索方面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加强对社会领域体育市场环境的全面调研,了解国家在中小学生体能素质建设方面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以及全民运动相关政策的具体按要求。之后,积极涉猎与体育健康有关的专业知识,加强课程资源的丰富,从而保证体育教师所设置的课程内容更加规范、合理。同时,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将困境转变为创新机遇的智力水平。在面对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容、冷静的分析,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三)能力素质
        作为体育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对当下的课程目标进行精准分析,并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设置出合理的课程内容,具备良好教学组织和活动创新的能力,从而保证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呈现出较强的教学执行力。首先,作为体育教师需要顺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规律,形成正确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依托于多媒体合理的创设课堂情景,将具体的体育动作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引导其进行规范训练,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动作更加精准。同时,作为体育教师还需要具备对教法进行全面创新的能力。立足于中小学生的具体的兴趣需求考虑,加强对教法的全面创新。积极贯彻游戏法、合作训练法等多种方法,为学生构建优质的学习空间,全面提高学生整体运动效能。
(四)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身体、心理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从而发挥好自身的榜样带动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营造健康的运动环境。首先,在身体方面,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平时需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形态,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让学生能够以自身为榜样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同时,在心理层面,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形成正确的运动观、健康观。要对体育课的教学工作始终保持热情和动力,从而为提高体育课整体教学效能提供有效支撑。
二、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应有的角色意识
(一)学习者
        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师所面临的工作挑战逐渐增加[3]。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意识,即根据体育课的教学目标积极学习先进的授课思想,并加强对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体育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如何对体育课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二)反思者
        在中小学体育课教学领域,作为体育教师需要顺应新课改提出的教学标准,加强反思意识的建设。在日常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分析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例如,有些学生因为体能素质比较薄弱,所以在运动量的承受负荷方面与其他同学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教师在开展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践行分层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实际需求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和质量。也能够避免运动负荷超过学生承受范围而导致学生身体出现不良反应,避免运动损伤等风险发生。
结论:依前所述,在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教学领域,体育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素质规范性训练。通过多项举措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振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11):70-71.
[2]张娜.探索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8,5(39):385-386.
[3]王杰,范运祥.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弱势群体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3):137-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