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评价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 易仲阗
[导读] 核心素养时代是一场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
        【摘要】 核心素养时代是一场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2017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认为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是“描述、解释、分析、评价”,“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评价”应当是采用“真实性的评价”,“直接考查学生在一些有价值的认知任务上的表现”。学生在鉴赏或创作的过程中,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在问题的导向中,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或创作能力。培养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未来专业领域或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现实生活情境中问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评价;
        【引言】  高中《美术鉴赏》作为人文学科,其“视觉性”“人文性”的教育功能,在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最适切的价值观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审美,情趣”中强调的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一、问题的提出:教学评价如何实施才能更加有效的达到育人功能
        当前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还是采用传统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学形式不够丰富,缺少教学创新和师生互动;美术课堂教学氛围缺乏活力,难以真正有效调动高中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掌握学习程度不明确,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学业标准等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与技能,并将知识与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必须改变单一讲授、象征性互动、课堂单调枯燥的局面。本文试从《美术鉴赏》教学审美评价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二、设计学习单  确定合适的评价方向
        美国的课程论专家G·威金斯提出了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理论。真实的评价是“直接考查学生在一些有价值的认知任务上的表现”,它是一种嵌入整个美术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即不仅重视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运用过程性评价随时发现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保障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
        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进一步设计出一系列细化并且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并以学习单的形式告知学生,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
        以《西方现代艺术》为例。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它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由本课教学内容繁多,鉴赏难度较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 “学习任务单”的目标下,依据课标要求,参照鉴赏模块的学业质量标准,并进行了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进行资料收集并完成表1。要求前三组(野兽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简明扼要,并需要通过某种形式,活动来告诉大家;后三组(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要研究的深入全面,流派产生的起因、发展、理论基础、主要特征,在当时的影响力以及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表1        《西方现代美术》学习任务单

        那么,根据各阶段学习单的要求设计出各阶段“合适的评估证据”。
       
             表2   《西方现代美术》学业质量评价表

评语   

        由此可见,仔细分解了学习目标,制定既重视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的、能全面体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案,真实而比较全面的揭示学生及其学习过程的各种特质。
                                                                                                                 
        三、设计学习体验,注重多样的评价表现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时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复杂情感的材料。比如古代中国画“诗书画印”相融合的民族特色,如窗口一样能折射出作品本身涉及的丰富内涵。反过来,通过对作品外延的综合知识的介绍,又会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创造立体的认识氛围。
        其中,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也就是对作品进行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过程,这时理性因素逐渐加强,最终进入理解和创造环节。学生以自己的思考和理性评价作品,不是人云我云,而是对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有自己的看法,或有独到的见解。例如:在鉴赏尼克兰画家凡·埃克的油画作品《阿尔若芬尼夫妇像》这件作品时,学生首先会依靠直觉感受到作品中的形象和色彩,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关注作品中传递出的有关婚礼的意义。学生在感知了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后,会依据生活中婚礼的场面和布置进入作品中的婚礼情境进行审美体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所有形象所蕴涵的意义作比较深入的探究和评价,同学们各抒己见,当领会到这位画家通过作品揭示了真正婚姻的内在涵义之际,学生才能完成审美理解和创造的环节。
        四、设计学习量规   提升真实的评价效能
        教师要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仔细分解学习目标、制定既重视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的、能全面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表现首屏、权重分配和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题、美术作业、学习档案袋、学习报告等各种作业制定相对合理的“评价量规”。以体现学生各自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和水平。
        在高一年级《传神写照—韩熙载夜宴图》一课,学生要在三课时内完成学习任务单、学习报告与一幅8K规格的美术作品。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网络数据资源库,完成对《韩熙载夜宴图》构图和艺术手法的了解。并能用专业术语表述感受。2.从传神写照的角度理解此作品的内涵。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全面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2. 能够用描述、解释、分析、评价的方法鉴赏作品。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人物画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力、观察力和发现美、探知美的能力。通过临摹韩熙载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中国人物画的形神兼备的魅力。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上述部分的每一个都有独立的要求与评分量规,根据学生完成程度评价,区分出极好、好、中等、很弱、差等不同等级。学生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都会收到一份详细的成绩报告,教师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方向,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设计和学习评价,还需要多形式策略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只有学生能够确实自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并能实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判断、自我认知等“元认知”,学生才真正学会了学习。
       
参考书目:
1.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               湖南美术出版社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美] 格兰特·威金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