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政府出台了诸多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自此,全国大中小学开始推行新一轮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踊跃探索与实践。小学体育作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课程,理应在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思政教育要点;策略
引言
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的一项重要的措施,也是学校实践德育育人的一项系统工作。推动小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促进高校学生自身的均衡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全面实施。开展小学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可以使得校园课程思政气氛浓郁,促进学校全面开展三全育人的系列活动,可为学校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提供丰富的素材。
1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解析
体育作为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体”的学科,其思政元素,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资源丰富,如通过民族特色项目及体育符号展现中国体育文化,实现国家意识的培育;通过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剖析国家对民生生命安全知识的引导,证明新时代背景下新中国对公民个人生命安全的重视,从而让学生充分肯定和认可国家的政策方针;通过中国古代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对比研究,诗歌、文集中的体育文化导入,培养课程组织者和接受者对中华文化的敬畏,充分体现文化自信;通过道德价值,意志信念锤炼,体育精神品质,法制观念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有用的新人才。
2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要点及策略
2.1借助专题嵌入贯彻“课程思政”
服务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是开设体育专业和进行体育类科学研究的根本价值所在。因此,体育类专业课的讲授,不能“就知识谈知识”“就技能谈技能”,而是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放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来思考和定位,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和战略定位。如以“体育类专业与体育强国的关系”为研讨主题,通过提问、游戏、比赛等多种方法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准确把握体育强国内涵的基础上,讨论各个专业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及战略定位;以“体育类专业与健康中国的关系”为讨论主题,使学生在准确理解健康中国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的基础上,研讨各专业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的责任担当,较早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以“在体育类专业课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与路径”为研究主题,通过专题研究、实地调研、实验研究等科研方法,让大家认识到体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显著优势:第一,大规模比赛的体育庆典是天然的爱国主义教育土壤。在大规模的体育比赛的颁奖庆典等仪式中,有着充分的集体主义元素,直接使学生体验到和谐、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元素。第二,体育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体育作为一种通用文化,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融通起来,使广小学生通过体育这一文化活动传播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吸收外来文化积极营养,以开拓学生的全球化国际视野,建立文化自信。第三,体育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平台。体育活动中“苦”“累”“痛”的真实情感体验,体育竞赛中的公平、公正、平等、民主等抽象概念的具象演绎,不仅能够充盈情感厚度,更能纠正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不良倾向。
2.2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教学的内容
在推进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兴趣与爱好,制定出有效的体育教学计划,并且能够展开因材施教,另外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使得体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良好的契合度,也能够保障体育教学从“约束”到“教化”的转变,消除学生们对于进行思政教育的抵触心理,能够客观积极的面对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要将“意志锻炼、道德行为养成”等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结合。
2.3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协调与创新
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正面激励“你真行”(如环境激励、榜样激励、活动激励和评语激励)、谈话的魅力、情感的陶冶、心灵的抚慰(乐观心态、战胜自卑、挫折经历),以及适度而必要的惩罚等;体育教学的方法主要有语言法、示范法、完整法和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处方法、学法和心理调控法等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应该很好地把两者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既注重体育教学的示范也重视思想教育的启发性。如在体育课程设计中要丰富教学形式,积极引入情景模拟、团队竞争、角色体验等新式教学方法,探索课堂话语和知识传播的有效性,利用体育中的身体活动、团队协作启发学生认知、情感、理性及行为认同,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
2.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由于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到了教育的质量,因此为了保证体育课程有效的融入思政教育,应该创造更加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要积极邀请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其中,也要进一步完善评价的反馈机制,通过及时的查找当下考核办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去改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比如在对学生的技能评价时,可以结合体育成绩来进行,但是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时应该注重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以及综合素质,通过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内容更加有感情、有温度,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够保证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实现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保证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进而全面促进学生们的综合发展。
2.5要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长期以来,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形象感知都是用“严厉”甚至是“凶”等词语表达,这样其实对体育教学,尤其是思政教育非常不利。体育教师要谨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用于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好下一代的光荣任务,注重言传身教。比赛时要勇猛,但体育教师的举止风度要文质彬彬,语言要通俗但不可以庸俗,粗言粗语不可取,要给课堂留下友善的语言氛围。尤其是对待身体素质比较差或者纪律性步枪的学生,一定要正面引导、耐心说服,用教师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影响和教育他们。上课绝对不可以用“笨蛋”、“蠢材”、“饭桶”、“胖墩”、“箩底橙”等侮辱性语言去伤害小学生的心灵,更不能体罚学生,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基础上,多讲理、多笑脸,少处罚、少瞪眼,充分感受到温暖。
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对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新要求,体现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等重要性。小学阶段是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孕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要紧密结合“课程思政”改革要求,从育人目标的设立、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教学方法、内容和途径的设计,以及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将体育课“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比赛的全过程,做到“润物细无声”,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韩庆.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20):55.
[2]陈英.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6):77-78+80.
[3]曾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德育渗透的优势与方法[J].体育师友,2018,41(0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