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石波
[导读]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传统的组织形式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从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学发展。
        单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单县  274300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传统的组织形式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从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学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进行分析,探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路径,希望能为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组织形式;创新路径
        农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各个地区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及质量,使我国农业产品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逐渐暴露出一定不足,仅仅依靠现有的组织形式无法适应农业的未来发展,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创新,通过全新的组织形式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使农业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通过深入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探究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创新路径,有利于提出一些可靠的参考依据,实现对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科学创新。
        1.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分析
        就当前情况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常规的组织形式和新型的组织形式,其中常规组织形式包括了企业+农户的组织形式、企业+农户+大户的组织形式,而新型组织形式包括了合作社组织形式、企业+家庭农场组织形式、企业+农户+社会组织形式。
        1.1常规的组织形式
        (1)从企业+农户的组织形式来讲,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其主要作用就是加工农副产品,通过企业为农户提供可靠的技术及相关服务,提高农户对农作物采购的某些形式;通过农户进行农副产品的生产,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及质量,进而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从企业+农户+大户的组织形式来讲,与其他组织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企业与农户之间是否存在中介,能否对企业与农户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使企业能够为农户提供可靠的服务,还可以将农产品收购与加工等服务提供给中介[1]。
        1.2新型的组织形式
        (1)从合作社组织形式来讲,这种组织形式对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存在一定不足,且无法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靠、全面的服务,充分反映出这一组织形式具有的局限性及单一性。一般合作社组织形式的组成部分有横纵两种,可以为农户提供服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便利,使资源得以优化和共享。
        (2)从企业+家庭农场的组织形式来讲,主要就是以传统的农户形式为基础,采用订立契约的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帮助大规模生产的农户对自身的工作模式进行改进,使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得以提升[2]。
        (3)从企业+农户+社会的组织形式来讲,主要就是以龙头企业为中心,构建出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农户为主导的组织,使组成为一体后的农户与企业进行协作,从而帮助农户对自身的生产规模进行扩大,促进农户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2.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路径分析
        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实践情况可知,创新经营组织形式可以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细化组织内部分工、创新自身的思维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便于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规模优势,使农业发展更加稳定和健康。
        2.1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农业产业化的生产规模进行扩大,以此提高产业效益,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农业产业化规模的稳定性。

目前相关工作人员对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重视性不足,这就需要加强对各种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整合能力进行增强。就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的生产规模进行扩大,可以发挥各种要素的优势,减少内部流动成本,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效益得以提升,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稳定发展[3]。
        2.2细化组织内部分工
        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进行了解可知,其经营主体的分工有着较为明确的要求,需要农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对自身的内部分工进行合理细化,之后以具体的方式将其充分表现出来,使农户、企业及各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有效提升。同时,在进行细化分工的时候,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细化内部分工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发展,为经营组织提供可靠的服务,使组织整体效益得以提升。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以市场交易为对象,整合所有细化之后的经营步骤,使其能够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2.3创新自身的思维
        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发展,需要以多角度对目前的农业产业化进行分析,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对所有的产业链进行有效连接,以此降低投入成本,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益得以提升。基于这种情况,在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对自身的思维进行创新,对帮助经营主体获取利益的联结机制进行完善,以此降低人力成本,使工作人员能够将重心放在技术研究上,借助技术优势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所具有的积极作用[4]。
        3.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整体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环境也逐渐得到改善,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对传统经营组织形式的改变成为了必然的要求,需要充分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便于对其进行合理的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化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由于受到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及现代化水平逐渐提高,且分工也越来越细化,使得产业之间的联动性得以增强,那么产品链的扩张范围也就越来越大,而农业生产规模也势必会深入扩大。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都是为获取利益而存在的组织联合,在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其中的时候,企业的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且服务力度也要进一步提升,甚至带来更多的投入成本。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对经营组织形式进行转变,使其能够发展向农业产业联合体,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也能够加强对生产要素的组合,使农产品收购、生产资料的供应、技术服务等形成完善的联结机制,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5]。具体来讲,农业产业联合体就是将家庭农场作为基础,以农业企业作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作为纽带,使其能够形成一体化的经营组织形式。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业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形式较多,但是依旧无法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及环境的不断变化,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措施进行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扩大生产规模、细化内部分工、创新自身的思维等等,这些都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创新的有效措施,对农业发展有着较好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秀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J].中国市场,2020(07):60-61.
        [2]陈显峰.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J].农家参谋,2019(20):17.
        [3]朱美玲,薛瑞民.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方式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26):126-127.
        [4]李骁峰,张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途径[J].南方农机,2019,50(14):75-78.
        [5]廖金花.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2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