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7132619890914XXXX;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76000
摘要:我国进一步加快了城镇化脚步,建筑工程在数量和规模上大幅增加,现场管理的重要价值更加突出。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现场管理方法进行优化。以期能提高现场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消除安全事故,提升施工质量,为建筑企业创造更高经济效益,推动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监管;安全监督
前言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规模大、工期长的大型工程,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受到现场管理效果的直接影响。为提高现场管理质量,要不断优化现场管理方法,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建筑整体质量。因此研究现场管理优化对策,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按时交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建筑事业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一)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基础,施工企业要积极配合监理机构,以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展开管理。目前大部分施工现场并未启动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如施工技术人员负责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安全检查,监理人员不会参与到设备和材料的安全检查中,使得施工材料和设备安全性脱离监管。另外,一些监理机构针对安全方面的监管内容过于粗糙,未将管理责任落实到监管人员个人身上。安全监理存在重复和疏漏的问题,面对大规模建筑工程,若监理人员分配不均匀,难以保证安全监理的全面性。
(二)技术管理问题
在很多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多为人力市场或分包商招聘的农民工,施工企业及分包商未重视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农民工缺少对建筑施工技术的了解,一些年轻的工人也缺少施工经验,一边参与建筑施工,一边学习积累经验。这一施工模式埋下了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建筑企业缺少对技术管理的重视,建筑企业中的培训多针对技术人才以及正式员工展开,针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培训相对较少。部分企业组织施工人员培训是在施工现场进行,通过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在现场进行简单教学,即算作岗前培训[1]。但事实上,技术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建筑企业不重视技术管理,影响到施工技术质量,未能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影响建筑生产效益。
(三)质量管理问题
质量管理作为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一些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参差不齐。部分施工班组质量管理严格,部分质量管理松懈,缺少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使得质量管理存在漏洞。另外,在部分工程中存在质量管理滞后的问题,如地基施工不均匀问题,完成地基施工后未能得到及时质量检查。使得该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察觉,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质量检查滞后问题最常导致返工现象,多次返工将直接增加施工成本,延误施工进度,浪费人力资源,不利于工程按时交工,增加作业成本,降低工程经济效益。
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建议
(一)加强安全管理与培训
现场管理优化先要关注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标准,对全体施工人员展开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监管力度,才能规避安全事故,实现安全施工。在现场管理时应当严格遵守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安全监理意见等文件,按规范展开安全管理 [2]。尤其是施工中高风险环节,应当严格落实安全监督工作。首先应当制定完善的应急计划以及安全管理规章,根据相关文件以及施工管理经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将安全管理条例制作成海报,张贴在施工现场,并编写安全口号在施工现场进行宣传,塑造良好的安全施工氛围,时刻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防护。
其次要建立安全培训机制,对施工人员工种、岗位进行分类,按类别进行培训,优先强调岗位的安全需求,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掌握安全的施工方法,提高员工安全保护意识,能够在施工期间加强自我保护。
培训时利用真实的安全事故案例,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利用施工人员主观能动性,重视安全设施、安全操作以及安全防护的作用,主动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最后提高安全监督力度,监理机构和工程管理部门要积极沟通合作,细化安全监管工作,融入施工全程,和施工保持同步管理。监理部门应当将安全监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头上,明确安全监理人员的责任。在施工期间落实责任制度,要求监理人员完成检查工作后,在责任书上签字。施工全程执行三重安全检查机制,分别由班组长、工程管理人员、安全监理人员三个主体进行安全监管,从而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保护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二)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的核心,保证施工技术质量是提高建筑质量的基础。施工期间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以外,更需要关注技术质量,随施工进程,对各岗位的施工人员展开技术培训工作,邀请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培训讲师,对施工人员展开定期培训,保证每周进行一次技术培训 [3]。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对施工技术建立科学认知,同时培训讲师应当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实践训练,对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一对一指导,务必保证全体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技术,满足质量要求。
另外,施工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均需要组织技术交底会议,集合多个班组进行统一技术交底。在技术交底会议上,再次强调技术操作重点,强调注意事项,提出安全风险,从而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掌握程度,在施工期间严格操作以提高建筑质量。为充分调动施工人员主观能动性,施工班组长应当在施工期间注意对施工人员的观察,给予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鼓励和表扬,每月可选出 2 ~ 3 名优秀人员给予奖金奖励。对于培训参与不积极,施工不认真,存在重大错误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甚至开除等处罚。利用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让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三)规范土建施工操作
除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之外,质量管理始终是现场管理的中心内容。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对施工操作展开严格规范,以严格规范要求施工人员,提高每一阶段土建施工操作的实践水平,从而提高建筑整体质量。首先,建设企业要积极和建立企业建立合作,共同制定规范的施工操作标准,并尽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支出。通过前期组织计划,配置对应数量的工作人员,节约人力成本。,根据施工周期,协商设备租赁周期,避免增加租赁时间,提高设备成本。现场质量管理同样采用三重管理机制,要求班组长、工程管理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经过协调,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在施工期间跟随施工进度展开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监管。
其次,尽量选择节能性施工技术,土建施工作为高能耗工程,合理使用节能施工技术,可节约能源消耗,控制施工成本。再者建筑施工作为一项长期大规模工程施工期间难免出现矛盾混乱等情况,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对不同工序加以协调,保证出现问题时各个部门可自行协调处理,解决矛盾问题,保证施工进度。最后要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展开现场管理,引进专业 ERP 管理软件,进行材料、成本、进度、技术、人员的综合管理,各部门可在管理系统上共享信息,方便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时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主要存在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三方面的问题。对此还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监督,规范施工操作,组织技术交底会议,从多个方面提高现场管理效果。未来,还需要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辅助现场管理,提高现场管理效率。从而完善的现场管理体系,为建筑工程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晓飞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及优化对策 [J]. 建材与装饰,2020(02):126-127.
[2]林骁 . 浅谈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和改进 措施 [J]. 中国金属通报,2019(11):168-169.
[3]曾长江 . 浅谈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和改 进措施 [J]. 绿色环保建材,2019(1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