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州绿地新里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 253000;2.山东澳海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 253000
摘要:现阶段,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之一,混凝土裂缝也是建筑物中常见的病害,如果裂缝没有得到及时处理,长此以往,裂缝范围逐渐扩大,就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导致建筑结构受到破坏。所以,为了保障建筑结构安全性及稳定性,必须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控制,防止裂缝问题扩大。
关键词:建筑工程;裂缝原因;处理措施
引言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混凝土自身性质的影响,在施工中容易出现了裂缝现象,影响工程质量。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很多,例如设计方案问题、施工操作问题、环境影响等,如果不及时处理,裂缝问题逐渐严重,就会大大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严重时还会威胁用户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所以,要针对建筑混凝土裂缝及时做好处理。
一、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首先,对建筑物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后会大大减小构件的受力尺寸,削弱结构断面的承载力,在受力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裂缝宽度超过限定值,空气、水渗透到建筑结构中,会导致钢筋锈蚀,保护层崩落,从而影响结构安全。同时,裂缝还会导致渗水、漏水等问题相继出现,减少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其次,对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影响,裂缝会影响建筑物正常功能的发挥,例如水池、水塔等建筑物如果开裂会导致渗漏水问题的发生。对于一些气密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一旦发生裂缝就会大大降低其气密性,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二、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
1、结构变形
混凝土梁板是建筑混凝土工程最主要的传力以及受力结构,当其受到剪力与弯力的作用后内部的结构可能会出现变形以及裂缝的问题。在混凝土梁板施工后,如果其强度未能达到标准,则会为其增加更多的重量,这就会导致混凝土的结构发生较为严重的形变,从而产生更为严重的裂缝。除此之外,在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负责拆模的工作人员未能按照要求进行作业,则会导致梁板的部位出现裂缝。
2、水泥热化
水泥与水混合时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放热,而建筑混凝土所需的热源就是来源于此,但是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一般是在混凝土浇筑的后期,而且其放热的时间一般来说不长,同时,放热的速度也会受到水泥与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在放热的过程中建筑混凝土会出现大量的水化热,这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外界的温度相比较高,温度差的存在会使水泥内部出现应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过大,也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3、温度
当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变化过大时,具有较大体积的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问题。此时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其内部各种热源在融合的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温度与建筑温度逐渐形成了较为紧密的联系。换成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当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升高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会有着较大幅度的升高。当外界的温度逐渐降低时,混凝土内部就会出现温度应力,这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除此以外,外界环境的湿度也会对混凝土的干缩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4、配合比不合理
高强混凝土的水灰比对于建筑混凝土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其为混凝土的配合比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高强水灰比的取值一般是在0.25~0.39之间,而一般混凝土最优水灰比是0.7。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的品种以及强度都有着较大的关系,但当使用相同种类的水泥时,混凝土的强度就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因为水泥在与水混合时会出现水化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水的用量只有水泥的1/4。当水泥与水结束水化反应之后,还会有部分水分残留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水泡,水泡的存在会减小混凝土的荷载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水泡周围就会出现孔隙,当其受到压力时,孔隙周围就会产生集中应力,最终导致楼板的表面出现严重的裂缝。
三、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严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防护不充分的水泥,使用水热化较低的水泥,选用质地比较坚硬以及表面粗糙的粗骨料,使得孔隙率较小以及级配良好,从而确保混凝土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对碱性反应进行抵抗,进而避免混凝土中的粘土含量以及有害物质含量过高。此外,还需要适当地添加一些减水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2、合理确定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会影响结构施工的质量,所以,在确定合理的材料配合比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设计配合比时,要亲临施工现场检验建筑工艺以及施工现场的结构截面,合理设计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调整砂石原料质量与施工的配合比。在选择水泥时,要选择质量较好的水泥,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骨料。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热化的反应,防止混凝土在后期发生收缩,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3、加强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
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并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需要在结构设计时选择中低强度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的收缩情况,有必要根据钢筋的数量来增加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虽然这样不可能完全避免裂缝的出现,但是裂缝的宽度可以得到有效的减小,从而确保了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强度。为防止出现较大的裂缝,还应该注意形成水平结构缝以防止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的性质造成影响。
4、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
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检查注入混凝土的高度,并在初始设置下部混凝土之前完成上部混凝土的注入,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冷缝的形成并改善浇注质量。此外,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均匀旋转,以防止旋转过程中因不均匀运动而导致固体分离。如果中断需要一个中间点,那么有必要在注入混凝土之前继续预防,以达到完成的效果。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施工,可以减少温度造成的影响。当天气较为炎热时,可以适当洒水,做好降温和防晒的工作,控制散热材料的温度并减少混凝土的裂纹。
5、合理控制建筑混凝土的温度
根据建筑施工区域的不同,早晚之间会有温差,并且某些区域比较明显,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如果室内外的温度差异很大,也会产生裂缝。为了加强对这种现象的预防,减少裂缝的形成并最小化室内外的温度变化,应减小热区混凝土的厚度。另外,为了降低材料的温度,应采取降温方式降低材料温度,使混凝土成形。可以采用浇筑冷却结构方法,将冷水倒入温度过高的区域,从而减少阳光带来的热量,抑制物料温度的上升。
6、强化施工后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后期的保养与养护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因为其不仅能减小建筑过程中混凝土与外界的温差值,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的自约束应力。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如果其自身温度降低的速度减慢,就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混凝土强度降低的过程中,要更加的注重养护工作,也要注重环境温度的变化,这也能避免混凝土出现较大的裂缝。
结语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由于混凝土自身特性的影响和限制,裂缝问题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为了降低裂缝对于建筑物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控制好各项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作业。同时,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作业,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兆华.浅论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126-126.
[2]王海亮,李艳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141-142.
[3]李子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