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市政路桥维护中心 546100
摘要:地下管线是城市的“血脉”和“生命线”,承载着各种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保障,是维系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保证城市整体运行的基础设施。因此,管理好地下管线、开展地下管线普查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和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的应用奠定基础,有利于未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地下管线管理;普查成果的应用
一、地下管线普查
(一)地下管线普查内容
全面普查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现状,获取准确的管线数据,掌握地下管线的基础信息情况。基础信息普查应重点掌握地下管线的种类、数量、功能属性、材质、管径、平面位置、埋设方式、埋深、高程、走向、连接方式、权属单位、建设时间、运行时间、管线特征、沿线地形以及相关场站等信息。管线探测由相关专业技术单位进行,其程序和成果确保符合相关规范标准。
开展事故隐患排查。事故隐患排查应全面摸清存在的结构性隐患和危险源,特别是要查清重大事故隐患包括:隐患地点、隐患类别、隐患部位、隐患描述、责任单位、责任人、是否有安全标识、是否采取整改措施等。事故隐患排查由管线权属单位根据行业标准及其相关规定进行,并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二)地下管线普查要求
一是明确责任,协调联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管线权属单位按照工作分工要求,明确领导、落实专人、积极配合,及时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确保此项工作圆满完成。牵头部门负责普查工作的综合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做好基础信息普查工作,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和地方普查标准规范,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探测、补测,做好普查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成果验收,按照工作要求将普查成果统--报送到牵头部门。涉及国家秘密的地下管线信息,要严格按照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
二是遵循标准,确保质量。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住建部《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指导手册》《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城市测量规范》《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执行,确保普查成果的准确、系统和完整。
(三)地下管线普查成果验收
普查工程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及时将工程成果资料整理归档,按照探测单位质量检查、专业管线单位确认、监理验收、质检检验等程序严格把控。成果资料整理归档基本要求是:将所有普查成果资料全部收齐、分类。按照地下管线普查成果资料来源形成时间、内容和形成的特点等,对所有资料进行分类。分成一组组具有密切联系的文件组,为立卷奠定基础。如:按照地下管线专业可划分为:给木管线、排水管线、供热管线、供电管线电信管线军事通信管线、工业输送管道等。
二、地下管线管理
(一)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程序
完成地下管线数据采集建库,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通过普查城市地下管线、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地下管线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建立严格的信息更新和档案归档制度,实现地下管线动态管理,为城市建设提供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管理、检索、查询和输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统一规划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制定详细分步实施计划。二是建立具有数据共享和实时更新维护的数据库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三是选定数据格式标准,制定管线统一分类编码原则和标示方式,确定数据结构。四是收集、探测、测绘、整理筛选原有的管线信息数据和相关信息,制定有效的数据补充、更新方案,完善现有数据。五是建立分布式的数据库系统、管线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动态、共享的城市级管线综合信息平台及专业的地理空间数据库、专业的业务信息库;实现两级数据库间的信息提取、查询和共享。六是通过日常报建流程的制度化实现对现有审批、竣工管线数据库的分类、动态补充与更新。
(二)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模式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实现管线集中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其职责有管线数据的收集、整理、标准化、入库;动态更新数据的监理入库;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管线数据的交流和共享;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具体操作流程有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对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电信公司、电力公司等各专业管线单位的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在对数据进行整理、管线图编绘、成果表编制、统一数据格式、数据查错、数据入库、综合查询、事故分析等分析整合后,通过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将数据交换共享给自来水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燃气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电信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电力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等各专业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并为政府机关提供辅助决策材料。
三、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和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的应用
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开放和应用管线信息数据,充分发挥管线普查成果的效益,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多元化的应用。
(一)建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专业管线信息系统
管线普查的最终目的是要利用普查成果,整合各行业和权属单位的管线信息数据,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应急等工作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线单位要建立完善专业管线信息系统,满足日常运营维护管理需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线信息系统应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信息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并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智慧城市相融合。
(二)建立分级、分布式的管线数据库
建立分级、分布式的管线数据库是信息共享应用的需要,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地下管线管理和运行维护的需要,可以减少管线事故、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实现管线信息化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地下管线数据管理维护成本。
逐步、分级建设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并不断完善次数据库数据;开发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相关运营、维护单位的功能模块实施动态管理和维护及数据共享。通过不断完善和升级信息系统功能不断升级系统,更好的管理、利用现有数据库数据。同时在管线主管单位和运营、维护单位之间建设城域地下管线专用网络,更好地实现数据动态更新与共享。数据动态更新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制定系统的、完整的、协同的解决地下管线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管理和技术方案;二是出台地下管线数据库建设的政策,建立起有法规约束的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机制;三是明确各管线运行管理、竣工测量、数据入库与系统维护、档案管理以及政府有关监管等机构的职责,及时采集新建的地下管线数据并更新管线数据库。
(三)建立管线数据管理服务中心及数据交换服务平台
建立管线数据管理服务中心及数据交换服务平台,可实现管线集中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线数据的收集、整理、标准化、入库;动态更新数据的监理入库;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管线数据的交流和共享;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四)建立具有数字化、智慧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数字化、智慧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建立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专业单位的积极性,并牵头协调解决共性问题,推动项目的进行。专业单位也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提出各自单位的具体业务需求,完成各自的数据工作,并负责系统数据的日常更新工作。综合管线数据可以在各专业单位之间共享,为各单位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结 语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各种类型工程管线变更速度加快的今天,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和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促进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建设数字管网,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完整、准确的现状信息资料;建设数字管网,为智慧管网奠定基础,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信息资源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关于“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EB/OL].[2020-2-23]http://m.wendangku.net/doc/0dfcbb4202d276a201292e96-3.html.
[2]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实施和管理[EB/OL].[2020-2-23]https://wenku.baidu.com/view/7926539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d.html?from=search
[3]杨建科,王海英,漆小英.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质量控制[J].城市勘测,2018(03).
[4]程远达.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J].上海国土资源,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