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线设计的一体化与可视化研究 马义耀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马义耀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交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事业,在很多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分院  合肥市  23005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交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事业,在很多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努力。公路路线设计的一体化与可视化作为现阶段的重点工作,不能仅仅在某一个方面努力,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首先,要深入了解当地的交通和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详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其次,制定针对性的预案和方案,避免在实现公路路线设计的一体化与可视化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第三,通过一系列的巩固手段,将公路路线设计的一体化与可视化长久的实现,而不是“昙花一现”。
        关键词:公路;线设计;一体化;可视化
        1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就将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其中,从而使得公路工程路线设计的合理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不过,从当前我国公路路线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公路路线容易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设计内容十分的复杂,这就十分容易导致人们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此就要将公路路线的一体化和可视化设计理念应用到其中。首先通过对一体化和可视化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其次讨论了公路路线设计中一体化和可视化设计的实际应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2 公路路线一体化设计
        2.1数字地面模型(DTM)
        数字地面模型(DTM)是地面点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数字化表征,并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建立起地面点之间的关系。它是地表单元平面位置及高程信息的有序集合。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从全站仪中获取地形数据;从电子测图系统(EPS)中获取地形数据;利用电子地图系统采集地形数据;地形图矢量化,机助采集地形数据。数模是连接公路勘测与设计阶段的桥梁,其勘测数据信息为下一步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提供有力条件。
        2.2设计环境一体化
        所谓设计环境是指在设计道路路线时所处的设计交互平台,现阶段的设计环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一体化:1)在调研路线环境时实现一体化,公路路线的设计不仅只考虑现阶段道路所处的环境情况,还要对过去的环境进行调查,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路线的规划,即设计公路路线在时间上要实现一体化。2)如今公路路线设计都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其设计环境更加科学快速,但是应注意在设计平台上要实现一体化的功能,即道路平面、横断面、纵断面3个设计窗口要实现交互功能,相互关联受到其他设计窗口的影响,例如在平面上改变一个参数,在横断面和纵断面上要相应地发生改变。但其设计内容又是独立的,即一个窗口图形比例及绘图区域是独立的,不会因为在一个视窗内的交互操作影响到另一个视窗内的图形。
        2.3一体化设计功能的开发与利用
        2.3.1交替设计
        设计人员随意切换某个视窗,并在视窗中进行相应的设计,比如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随时切换至纵断面的视窗从事拉坡设计。这样一来,能很好的满足路线设计要求,即完成其中一个方面的调整或修改后,能实现对其它两个方面的相应修改。
        2.3.2关联设计
        是指采用视窗关联方法,实现在作一种设计时能同时考虑到其它的不同方面,例如对平面视窗显示结果的线位作调整时,纵断面视窗相对应的内容能立即作出相应的变化,使地面线满足这种调整的要求,并在完成这种调整之后,使横断面对应透视图同样实施调整和设计。
        2.3.3信息查询
        根据图形显示及信息查询,为交互操作是否合理的判断提供依据,进而保证方案调整的合理性与针对性。

以上功能的开发和实现先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实施,再通过对实体与命令的关联,根据丰富的可用信息,对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紧密结合,进而达到一体化设计目标。在实际的开发进程中,需要借助响应器及通知技术。其中,响应器能对路线设计中的所有事件进行观察与实时监视。通知技术是指在创建实体的过程中,向所建实体中附加响应器,然后在相应的成员变量当中对其它实体ID进行记录,以此使不同实体实现关联。如果设计人员修改了其中一个已经完成响应器附加过程的实体,则会立即作出响应。响应后的响应器对实体ID进行读取,将实体打开,执行预设各项操作。比如,在平面交互设计过程中,可在建立平面线元这一实体的基础上,采用响应器附加的方法和纵断面视图显示的地面线实现关联,设计人员对平面视图其中一个线元进行修改时,响应器动作,使纵断面视图自动完成重新插值会点绘。
        3 公路路线设计的可视化
        3.1三维模型的可视化
        三维虚实场景可视化涉及到多模型的识别、分割、归并、叠加、剖切等。虚拟实体是指正在规划或设计的公路实体,可通过设计成果的数据构建;而景物实体是指外业地形、地物、地质分层、植被覆盖等,一般通过外业勘测、卫星图片来得到,也可以采用航测的正射影像或倾斜影像构建的模型获取。需要将两者有效连接,运用道路模型和地面模型拼合成整体模型。实践运用中,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直接利用道路几何设计的基础数据和地形数据,构建准确的地面、道路以及桥隧等的三维实体模型,再利用卫星或者航空数字影像进行贴模、拼合处理后,营造出公路虚拟现实场景,可实现驾驶、飞行、行走等游历仿真,从而实现可视化。
        3.2三维动态显示
        三维模型建立以后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路线设计的可视化,对于一些细节处理,还要进行三维动态显示,这就需要绘制真实感图形,从各个方位对公路路线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动态演示,直到每个方位的设计都能满足要求为止。在过去的设计中就出现过类似问题,路线从正方向进行验证是满足各种设计要求的,但是从负方向进行检验发现不能满足视距和车距要求[7]。同时,原地面和建成路线在动态显示中应该明显地显示出来,例如原地面与设计地面之间的填挖方应该显示出来,所以公路路线设计的可视化不仅仅是视图的可视化,更是数据的可视化,不仅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还能对计量起到关键参考价值。
        3.3信息管理可视化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和指导于施工,在公路路线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信息与三维模型关联起来,实现信息管理的可视化。因此,公路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应该结合实际的施工,而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必须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避免在日后的施工中发生很多不必要的阻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公路路线设计的一体化与可视化进行了详细探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路线设计水平越来越高,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公路工程建设区域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周边环境,采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公路工程三维立体模型,并从平、纵,横三个维度出发对路线进行优化设计,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公路工程三维可视化设计效果,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军涛,李良超,吴宏宇.基于云模型的高速公路路线方案评价[J].物流技术,2018,38(02):84-87.
        [2]冯军涛,李良超,吴宏宇.基于云模型的高速公路路线方案评价[J].物流技术,2019,38(02):84-87.
        [3]丁瑞锋,王绥庆.纬地BIM技术在太凤高速复杂路段视距优化设计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3):86-88.
        [4]蔡素军,李华.生态环境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2):288-290.
        [5]刘勇,郭婷,张宁,宣晓冬.室内空气净化领域技术路线图设计与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8,2(12):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