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留学生教学服务中心装修工程的加固施工工艺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白沁鑫
[导读] 摘要:文章以上海财经大学某建筑为施工主体,围绕加固施工展开了讨论,所讨论内容以前期准备、加固工艺为主,其中,前期准备重点强调了施工设备、技术与平面布置,所介绍加固工艺又分为粘钢、加大截面等,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使本项目拥有更加优良的质量及效率。
        上海杨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0001
        摘要:文章以上海财经大学某建筑为施工主体,围绕加固施工展开了讨论,所讨论内容以前期准备、加固工艺为主,其中,前期准备重点强调了施工设备、技术与平面布置,所介绍加固工艺又分为粘钢、加大截面等,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使本项目拥有更加优良的质量及效率。
        关键词:建筑结构;装修工程;加固工艺
        前言:
        在建筑行业快速前进的大环境下,大量工程选择对加固工艺加以使用,在保证质量、安全性的基础上,延长使用寿命,本文所讨论项目也是如此,如何保证加固效果和预期相符,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此而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涉及加固工艺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加,这也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1项目介绍
        本项目为高度约30m的7层建筑,特点为片筏基础、混凝土结构。作为改造工程,本项目的施工重点是加固承载力,对设计图进行分析可知,重点加固的部分,主要是结构柱、混凝土梁。结合实际情况可知,本项目的施工难点,包括以下方面:全部楼层均需进行加固处理,拥有较为广泛的作业面;若以工程量为参照,工期相对较短,这对施工效率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工艺相对特殊,存在大量钻孔和打磨的环节,较难对现场污染进行控制;繁多的工种,导致工序更加琐碎,只有做到协调统一,才能使各工种价值得到实现。
        2前期准备
        2.1施工设备
        本项目以总体部署、对分布工程进行施工的顺序为依据,对设备进出场的计划进行拟定,对设备调试、保养提出详细要求。一般来说,大部分小型设备均可被存储在特定房间内,机械设备则应参考所拟定计划,停放在相应区域,分区域存储的目的,主要是为设备的使用提供便利。
        2.2施工技术
        进场后,先检查原建筑物,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保留真实的原始资料。对比设计图和现场的差异,对不合规的部分进行标记,交由甲方处理。技术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以设计图为依据,标注加固构件位置,确定加固数量并绘制图纸,为后续施工提供方面。在对重要部分进行施工前,施工方应联合技术人员对专题会议进行召开,明确需要对质量进行重点把控的工序,完善所制定施工计划,通过技术交底的方式,保证计划内容可得到系统、准确的落实[1]。
        2.3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强调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在实际施工中,有关人员应严格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对堆放材料的场地、施工区域进行划分,为材料运输效率提供保证,避免不必要问题出现导致工期被延长的情况发生;第二,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所提出要求为依据,完成布置工作;第三,将施工流程作为主要参考,使有关作业给专业施工所带来干扰得到有效管控。
        3加固工艺
        以设计图为依据,决定框架梁、次梁所使用加固工艺为粘钢及粘贴碳布;柱加固工艺为外包角钢及加大截面。不同工艺的使用要点往往存在显著差异,应当引起重视。
        3.1粘钢
        研究表明,要想使该工艺作用得到发挥,与有关人员应对环境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来说,在高于60℃的环境中,该工艺的效能就会大打折扣。对其加以使用的要点,可被提炼如下:表面处理所指代内容并不局限于基本的表面处理,还应对钢板贴合面进行处理,若发现表面存在油渍,有关人员可利用丙酮对其进行擦拭;利用平砂轮反复打磨钢板,待钢板所呈现光泽与金属相近后,再开展后续环节;在现场对胶粘剂进行调配,以湿度、温度为依据,确定调配时间,这是因为胶粘剂存在极强的时限性,只有将现场条件作为主要依据,才能将外界因素所带来影响降到最低;利用化学螺栓,对钢板、混凝土进行连接,利用封边胶对钢板的边缘进行封闭处理;对钢板、混凝土间隙进行填充的材料,主要为粘钢灌注胶,待排气管流出所灌注胶液后,方可停止灌注作业;将加固构件置于20℃的环境中1d,便可将支撑、夹具拆除,3d后对防锈漆进行二次涂刷,待防锈漆干燥后,便可投入使用[2]。对完成粘贴的钢板进行检验的方法,主要是用手对钢板进行敲击,若发出声音较为空洞,代表有问题存在,有关人员需将钢板剥下,重新补胶并粘贴,反之可正常投入使用。
        对该工艺加以使用时,有关人员应对以下内容引起注意:第一,密封储存对粘结剂进行调配所需材料,将其放置在远离阳光、火源的区域;第二,参与施工的人员,应对手套、口罩进行准确穿戴;第三,在现场对灭火器及相关设备进行配备,保证即使有事故发生,有关人员可能利用相关设备,将事故所带来影响将至最低。
        3.2螺栓
        在对螺栓进行种植前,有关人员应凿除疏松处、原有粉刷层,再利用钢板尺、钢卷尺及墨线,确定并标注钻孔的准确位置,以设计图对锚固长度所提出要求为依据,完成钻孔作业。研究表明,钻孔清理是否彻底,通常会给钢筋所展现出的锚固性带来直接影响,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对现有工具进行综合使用,使清孔质量获得有力保障,目前,可被用于清孔的工具,主要有毛刷、压缩空气等。

在对锚固胶进行使用时,有关人员应对时间严加控制,另外,还应避免锚固胶混入油、水等杂质。利用植筋枪对锚固胶进行注入,保证孔内空气缓慢且均匀排出。若粘结剂尚未展现出完全固化的形态,有关人员不可对螺栓进行触动,避免给施工质量带来影响,导致工序出现不必要的增加。
        3.3植筋
        施工前,有关人员应彻底凿除疏松处和原粉刷层。以设计图为依据,利用钢板尺、钢卷尺及墨线,完成对钻孔位置进行标注的工作,再利用钻头与电锤进行钻孔,保证钻孔与受力主筋存在一定距离。由于对钻孔进行清理的质量,通常会给钢筋表现出的锚固性带来直接影响,因此,有关人员应利用毛刷、压缩空气完成对孔内粉尘进行清理的工作,再用胶对孔进行塞堵,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若钢筋存在油污或出现锈蚀,有关人员应利用除锈剂对污垢进行清理,再选择打毛机、钢丝刷或类似工具,将锈迹彻底去除。向孔内注入植筋胶,待植筋胶固化后,方可对后续环节进行开展。在验收施工成果时,有关人员应将锚固承载力作为验收重点,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对植筋表现出的锚固质量进行检验,给出相应评定[3]。
        3.4加大截面
        在处理加大截面时,有关人员应先清理浮尘、浮浆,再凿毛混凝土表面,将棱角凿除;柱筋绑扎所强调要点,主要是中间纵筋可向框架梁进行植入,角部纵筋通常做穿过楼板的处理;待安置钢筋的环节告一段落,再对模板进行搭设并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即可。搅拌作业所强调重点是视情况将瓜子片掺入灌浆料中,使灌浆料性能得到强化。完成灌注和终凝后,有关人员应以现场情况为依据,决定养护措施,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养护措施为洒水养护,该措施所取得成效也有目共睹。另外,灌浆料对存储所提出要求较高,即使存储环境完全干燥,灌浆料的存储期也仅为3个月,换句话说,存储3个月以上的灌浆料,要想投入使用,前提是顺利通过复检。
        3.5粘贴碳布
        第一步,对基底进行处理,凿除蜂窝、剥落或是腐蚀部位,利用水泥砂浆对凿除部位进行适当修复;第二步,利用封闭灌浆的方法,处理裂缝;第三步,利用砂纸、角磨机,对混凝土原有油污及浮浆进行清理并打磨;第四步,利用吹风机,完成清理混凝土的工作,使混凝土呈现出相对干燥的状态,再对底胶进行涂抹,为碳纤维布的粘贴提供方便。
        上述环节中,涂抹底胶、对碳纤维布进行粘贴为施工重点。对底胶进行涂抹的流程如下:在容器内加入比例固定的固化剂、主剂,结合实际温度,对搅拌、使用时间加以控制;利用滚筒刷,在混凝土表面对底胶进行涂抹;待底胶固化再开展后续环节;若模板接头、凹陷部位有明显的高度差存在,有关人员应对其进行填平处理,将高度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对碳纤维布进行粘贴的难度。对碳纤维布进行粘贴的流程如下:以项目要求为依据,对碳纤维布尺寸加以确定并裁剪;对粘贴树脂进行调配,反复涂抹混凝土转角、搭接处;先将离型纸剥去,再沿纤维走向对碳纤维布进行滚压,使气泡完全去除;待纤维表面达到完全干燥,方可完成下一层的施工[4]。
        结合实践所得经验可知,该工艺要想发挥出应有作用,以下内容应尤为注意:由于碳纤维拥有良好的导电性,有关人员应将其放置在距电源、电气设备较远的区域,使其获得应有的防护;利用树脂对碳纤维进行密封,存储在通风良好的区域;参与施工的人员应形成安全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手段。
        3.6柱外包角钢
        在施工开始前,有关人员应对进场材料的型号及性能进行检验,避免不达标材料入场,导致施工效果受到影响。待施工正式开始,有关人员就应将重心转移到以下方面:凿毛混凝土、打磨截面棱角,彻底清理粉尘、骨料;以设计图所提出要求为依据,确定位置并完成钻孔作业;根据混凝土放样下料,结合所植埋螺杆的情况进行打孔,利用刷磨机、砂轮机处理角钢锈迹,利用丙酮处理油渍,再在螺栓上对角钢进行固定;按照特定比例对结构胶进行调配,经过搅拌的结构胶,通常被用于封边、填充裂缝;对粘贴结果进行检验后,将排气管、注入嘴去除,对锈迹、污垢进行彻底清理,待防腐处理告一段落,便可正式投入使用。
        要想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有关人员应做到彻底清理混凝土表面,保证无污物及粉尘存在;反复打磨灌注角钢,待其所呈现光泽与金属相近,方可停止该操作;若现场情况和预期不符,施工方应联合设计人员展开讨论,决定是否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
        结论:
        通过对上文所讨论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对建筑进行加固施工时,施工方应保证所组建队伍,拥有良好的素质与能力,以项目情况和所提出需求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对现有工艺进行综合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外在因素给施工所带来影响降到最低,施工效果自然更加贴合预期。
        参考文献:
        [1]刘欢.高层住宅楼局部剪力墙置换加固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4):39-41.
        [2]安贵仓,魏常宝,魏新强,等.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过程控制与管理实践[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26(12):75-78.
        [3]王兴红.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处理的技术工艺及质量分析[J].四川水泥,2019(11):148.
        [4]郑蓉.某单位实训中心结构加固改造方法与施工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20):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