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李明智
[导读] 摘要:我国目前所使用的轨道交通极大地有利于城市居民的出行安全和速度,但也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带来了极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最关注的安全问题。
        身份证号:15210519931104XXXX
        摘要:我国目前所使用的轨道交通极大地有利于城市居民的出行安全和速度,但也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带来了极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最关注的安全问题。自从我国建立了轨道交通并且大量使用后,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来管理日益发展的轨道交通,从而促进轨道交通安全。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化技术
        引言
        城市轨道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方式,其运行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存在较大区别,拥有封闭的运行系统以及独立的运行轨道。因此,安全与稳定性比其他交通更高。不过,随着城市轨道运输业的发展,出现交通故障的频率在不断增加。需要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重视起来,保证乘坐乘客、轨道交通设备以及交通运营服务人员的安全,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降低到最低,促进轨道交通运输业的稳定发展。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目前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
        1.1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目前状况
        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使用的是三级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具有一级的安全管理委员会、二级的安全领导小组和最后的基层安全员三级管理。这三者都是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必要保障,其中安全员是最基本的监察岗位和安全管理单位。但是因为人手问题这一安全员的位置往往比较辛苦,而且人手不足。
        1.2人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
        人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轨道的设计建造者,并且也是城市轨道的日常使用和安全保护者。因此,人们对轨道交通的交通运营安全也具有一定影响。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广泛应用,并且有较高的依赖性,在乘车时普遍存在乘客低头玩手机现象,导致轨道上安全标识、安全标语被乘客忽视,对于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缺乏重视。乘客缺乏安全意识,从而导致轨道交通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得不到解决。此外,城市轨道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差,对于相关轨道应急知识缺乏学习。导致在上下班高峰期对于轨道中的拥挤现象,无法进行合理的乘客疏散,交通内部环境出现混乱,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对乘客的安全造成威胁。
        1.3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
        轨道交通已经实行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但还是出现了许多交通事故,从后面发生的原因分析来说,一共有这样两种轨道交通事故,也就是普遍性事故和危险性事故。根据后面的研究来说,安全管理是影响轨道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因素,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从目前来说,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出现了以下的问题:(1)轨道交通本身的安全问题。轨道交通出产的时候没有担负起足够的责任,其轨道交通本身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不能够安全的使用。(2)处理问题的能力。我国目前的管理部门对于轨道交通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够及时,也不够全面,出现了安全问题,不能够排查所有的因素,不能够把安全问题和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往往等危险出现之后才进行预防。(3)没有有效的安全指导。不能够广泛地对于轨道交通安全进行一定的指导,总体上抓不住安全问题的重点。
        1.4设备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轨道交通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实现城市轨道的自动化发展。因此,轨道交通的运行变得更加复杂,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就越来越多。此外,轨道交通的内部操作设备多样,主要有通信设备、信号设备、轨道设备、控制设备、消防设备以及供电牵引设备等,其设备的运行方式是整体运行,所以一旦某一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最终对轨道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


        2信息化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涉及到多个领域。所以轨道交通安全管理首先的任务就是确立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必须摒弃以往的安全管理观念,运用信息化技术,正确看待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必须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与生产运行系统并行运行的系统。从总体上而言,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系统的重要部分,它必须由检测调查和各类隐患的积极处理等多个环节系统组成。通过轨道交通安全的信息化系统,从而能够高效地处理轨道交通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且能够进行安全人员的简单培训和改造,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从而能够减少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这一系统能够及时地评价整个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既能做到及时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问题。
        3城市轨道安全管理体系
        3.1管理模式方面
        为了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管理模式。首先,在进行管理模式内容制定时,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安全目标,并且将安全目标融入到制定的管理模式中去,从而达到预计的管理效果。其次,对于轨道运营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针对每个部门人员制定不同的责任制度,确保员工对自己工作正确定位,并保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比如,将相关安全责任落实到供电设备管理人员,保证其对于轨道内部的供电系统做好检查和维护,保证轨道的供电安全。
        3.2收集信息
        必须要主动建立一种比较优越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收集系统,从而为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辅助。信息辅助需要明确的是必须要做到,能够利用生产管理的相关安全信息,对于轨道交通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做到能够及时安全的统计某些事故发生的频率概率,做到及时排除出现的隐患。能够及时提供处理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方法和方案,加快安全人员处理相关问题的速度。
        3.3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文化
        在建设城市的轨道交通和运营的过程中,应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设备操作,乘客乘坐轨道交通的方式均可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安全文化层次。因此,需要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文化,可以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增加安全知识的张贴物以及播放相关的安全知识视频,通过这种宣传方式,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设备安全操作水平,促进乘客安全意识的提高。此外,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增加安全广告的播放量,工作人员定点进行安全知识的宣讲,让乘客充分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在遇到安全隐患问题时该如何应对。同时,借助政府颁布的相关安全政策,对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乘客以及相关人员严格要求,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对违反交通原则的相关人员进行资金处罚以及思想教育,对违反严重者进行拘留。从而,全面提高城市居民安全乘坐轨道交通的意识,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新体系。
        结束语
        我国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必须要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做到对于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并且能够及时预防即将出现的安全隐患,从而能够将其排除掉,这是一种新的安全管理系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完善和改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段海洋,许得杰,曾俊伟,巩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分析及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41(09):110-114.
        [2]李许.刍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措施[J].科技风,2018(31):103.
        [3]吴晃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分析[J].建筑安全,2018,33(04):31 -33.
        [4]许鑫.安全质量隐患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排查治理[J].中国标准化, 2017(06):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