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汇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26399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关于建筑框架的施工技术已经颇有成就,但是在实际的建设工程项目中依然存留许多难题和弊端,会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综合质量。本文主要探究了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框架结构作为现代建筑施工中最常采用的结构形式,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而且能够更好的满足现代化建筑的需求,因此在施工框架结构应用十分广泛。
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特点
建筑工程离不开框架施工,框架施工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一旦建筑工程总的框架施工出现质量问题,会直接威胁到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无法达到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想要提升建筑工程中框架施工质量,首先工作人员要充分的了解框架施工的特点和施工技巧,这也是作为框架施工人员必备的施工基本素质。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越来越快速,大部分的建筑都在往高层建筑上发展,相对于普通的建筑来说,高层建筑对于建筑工程的框架施工质量要求更加严格,传统的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发展。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建筑的层数越高,会增加建筑重力,提升了建筑框架承载的压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提升建筑工程的框架承载力非常重要。我国很多地区都属于地震多发地区,因此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从框架结构建设质量入手,提升建筑的建设稳定性。
二、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1、放线测量技术
在建筑施工初始阶段和检测环节需要做好放线测量工作,为后期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更好地指导框架结构建筑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放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可靠性。在测量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测绘图纸,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每个环节进行明确地标注,然后以图纸为基础、借助先进的测量工具精确测量建筑各个部位。通常经纬仪和全站仪是放线测量工具中常用的设备。测量人员在得到图纸后做好测量工具的选取,并且对各个区域进行实地测量,然后标记测量后的数据结果,确保后期施工数据准确性。
2、钢筋工程技术
首先,在高层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对钢筋工程施工进行材料的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将施工中的钢筋材料进行固定位置的存放,并且加强对钢筋材料的储存保管,保证钢材存放位置在施工中能够方便取材,同时还要确保钢筋存放位置的安全性。并且,开始进行框架结构施工前,需要施工人员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主要针对材料数量、型号、规格、质量等进行检验,从而保证施工材料的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其次,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材料焊接,保证进场施工的钢筋材料质量,需要施工人员进行再次检查,从而能够保证钢筋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并且在进行钢筋焊接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钢筋力学试验和焊接试验。然后焊接试验过程中对一些存在问题的材料进行立即处理。并查找出出现问题的钢筋,进行退货处理。最后,当钢筋材料符合施工要求时进行下料施工。在下料前要准备一些多余的钢筋备用。而完成钢筋焊接施工后,对于一些因为钢筋焊缝位置而发生的线性收缩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受弯构件的总长度小于24m,那么此时钢筋放样的余量应该控制在5mm,而当受弯构件的总长度大于24m,此时钢筋放样的余量需要控制在8mm。
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完成垫层施工之后,需要每天定时测量好建筑工程中的水平基础依照轴线,确定好基础之后在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建筑不同的边线,利用暗柱角做好相应的油漆标记,后期需要安装模板的施工过程中,完全可以按照控制变线具备的材料支柱进行固定,能够有效提升模板施工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提升模板在施工过程中承受的荷载量。模板工程中的支撑体系是立杆,能够有效保证工程中上层模板和下层的支架能够承受住荷载,确保不会出现坍塌现象。如果立杆的支撑不够稳定,则会导致下层楼板的结构支撑体系需要拿掉,如果上下两个支柱都在同样的垂直线上,那么整个建筑的结构体系都无法正常施工,影响了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的模板在后期拆除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顺序,先后续支立拆除,然后先支立的拆除,最后再拆除承重多的支立。拆下来的材料都要运送到安全的存放地址。
4、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全程监控,包括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储存过程中的维护和使用过程中的处理,以确保混凝土材料在使用质量、使用寿命等方面均达到优异水平。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混凝土的作用,必须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实际用量,保证混凝土材料按混凝土搅拌标准进行搅拌。混凝土搅拌工序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搅拌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混凝土搅拌效果良好,施工顺利。施工顺利进行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需要上级部门的批准,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正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对工程框架结构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者纠正施工中的错误,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混凝土浇筑的工作正式开展中,应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人员将对设计要求和要点进行说明,给施工人员一定的时间准备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减少操作失误或故障造成的影响,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5、振捣与浇筑混凝土技术
梁、板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技术要求:当梁高大于500mm时,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泵送商品混凝土浇筑梁、板时,布料杆应均匀布料浇筑,严禁集中布料、用振捣棒赶料摊铺的错误做法。由于商品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浇筑后必须采取二次振捣、2-3次抹压;第一次是在浇筑完混凝土、用木杠大致摊平后,用振动棒和平板振捣器分别对梁和板进行振捣,切忌过振、欠振和漏振,振后用大拉板拍平;待表面收水后作第二次振捣,同样要避免过振、欠振和漏振,振后用大拉板拍平、用铁抹子作第一次抹压;约30分钟后第二次用铁抹子抹压,抹压比第一次力度稍大些;初凝后、终凝前(用手指摁时有指印但不会下陷)作第三次抹压,抹压力度比第二次再大些,此时若个别部位有细小裂缝,抹后即会闭合。第三次抹压后务必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梁、板表面,以防出现干缩裂缝。框架柱在浇捣后至少十小时后方可拆侧模,随拆随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作保湿养护。
三、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实际施工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建筑工程发展的速度,必须要加强对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促进社会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丽.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门窗,2016,(12):96.
[2]吕鹏.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17):60.
[3]朱明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工艺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