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肇庆端州分公司 526020
摘要: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其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争取用标准的规格和手段避免裂缝的出现,其次,面对裂缝的出现,我们应该及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补救,将伤害降低到最低,保证施工的质量。
一、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
水泥水化热的放热速率以及峰值,是影响混凝土水化过程的直接因素,水化过程越快,温度收缩越大,对于建筑物整体结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就越大。温度裂缝的产生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也是造成混凝土结构质量下降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说温度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混凝土的运输问题也是影响其施工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混凝土浇筑之前的运输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施工时需要注意。
从另一个要素来说,混凝土在生产的过程中,其强度值总是离散的,这与混凝土原料的配比以及施工条件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混凝土的配比不够科学和规范,则容易对建筑物结构产生恶劣的影响,尤其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砂、石的比例以及实际的含水量都与配比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也是在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材料裂缝
材料问题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水泥选择不当或用量不对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同时,骨料也是影响混凝土施工的因素之一。骨料的主要成分是砂石。骨料有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之分,其质量和用量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此外,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例如,混凝土生产者的技术水平较低或责任意识不强,材料配备比例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或者材料配置的比例不科学。
2、温度裂缝
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昼夜温差和季节性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会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在一些大型施工过程中,由于整个施工的工期跨度比较长,混凝土在热胀冷缩的条件下没有及时改变混凝土的配比方式和保养措施,进而造成裂缝的出现。第二,混凝土外层和水泥释放的热量温差过大也会导致温度裂缝的出现,并且这类裂缝一般都比较深,并且多发生在大型的混凝土建筑结构中。
3、干缩裂缝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硬化后水分蒸发引起混凝土表面干缩,并且干缩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混凝土的表面留下细小的裂痕,这种称之为干燥收缩裂缝,也是混凝土裂缝中常见的一种。通常这种裂缝都出现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深度比较浅,危害性不大。但是如果出现过的干燥收缩裂缝将会对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4、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凝结时间、环境温度、水灰比等其它要素都是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形成的原因,同时还与混凝土的泌水有关。所谓泌水,是指硬化之前混凝土浇筑后,出现清水或者从模板缝中出现水的现象,这是由于混凝土各部分密度过小形成的。塑性收缩通常出现在大风或者干燥天气,会出现两边细、中部宽的裂缝,而且长度不同,也不连贯的状态。
三、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1、材料质量控制
材料因素是混凝土裂缝成因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此,应当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做以下措施的控制。首先,原材料质量控制。确保合成混凝土的水泥、骨料、水以及外加剂等在标号与质量等方面,符合设计图纸的需求。其次,强化配合比控制。在设计阶段,要进行配合比的试验和挑选,尽量在削减水泥使用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混凝土强度。最后,运输控制。做好路线布置,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不仅要做好高温天气的降温措施,更要确保低温天气的保温措施,对于拥挤路段尽量避免或绕行。若运输至施工场地后,检查混凝土因各种因素而不符合施工要求,则要严禁此类混凝土应用于施工之中。
2、加强混凝土温度控制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温保湿,采取蓄水法和覆盖法来减小内外温差。夏季注重蓄水养护,蓄水时间要长。因为夏季温度较高,如果突然脱离蓄水状态,会导致混凝土产生更为严重的裂缝。冬季则应注重保温养护,一般采用保温模板,也可以利用砂层保温、积水保温和隔热材料保温。砂层厚度要在0.5m以上才能起到较好保温作用。积水保温作为浇后临时保温措施,必须保证积水深度大于可能结冰的厚度。
3、加强混凝土浇筑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检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结团、离析等现象,影响浇筑的顺利进行危害建筑工程的完整性。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逐层进行施工,在开始浇筑下一层之前必须要保证上一层施工完的混凝土是初凝状态,只有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施工效果。
4、加强混凝土振捣控制
混凝土振捣的工艺要求较高,一般而言需要专业能力较强且经验丰富的建筑工人进行操作,确保振捣的密实度,避免分层离析等现象对混凝土结构的外形以及建筑工程的结构强度产生危害。充分的振捣可以有效减少结构性裂缝。泵送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为消除混凝土表面裂缝,要在混凝土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混凝土浇筑、振捣之后产生的泌水和浮浆要及时清除。尽量延长混凝土的拆模时间。由于混凝土拆模时间对整体的抗裂性能有直接影响,因此,当混凝土在恒定温度下养护时,要确保其强度才可进行拆模。
5、强化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
强化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浇筑环节结束之后的12小时以内,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混凝土予以掩盖、喷洒水分维持其的湿润程度。确保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差不超过25摄氏度。垫层、楼板水平结构混凝土则运用塑料布以及洒水养护的手段,而柱混凝土拆除后运用覆盖塑料布以及喷水的养护手段。从而使得混凝土始终都含有一定的潮湿度,为了迅速提升混凝土硬化的程度,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务必要用水进行养护,维持表层的潮湿,防止由于日晒、干燥以及风吹外力因素等所导致的裂缝紧缩问题。
混凝土的养护操作重点在于保证混凝土硬化良好,以此确保强度达到施工要求。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混凝土的养护时,对于温控以及保湿作业要格外注意,通常操作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覆盖湿麻袋或者薄膜等方法进行保湿控温,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减少开裂现象的出现。
四、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必须要妥善解决,合理规避的问题,尽管现在我们仍然没有研究出彻底根治裂缝的方法,但已经摸索出了各种缓解措施。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施工技术人员会继续深入研究,制定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改荣.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15.
[2]朱灿杰.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预防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8):34-35.
[3]王一,蒋芝桂.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0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