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富源水务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6300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其工程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产生了变革,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环境中,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也逐渐趋于信息化,通过借助网络结构与计算机工具展开水利工程管理能够取得一定管理优势,但也不可否认当前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高。因此还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有效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实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各个领域中均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水平。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使得水利工程管理的难度较大,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之中,可以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及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1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
1.1节省资源
跟其他工程项目相比,水利工程投资较大,涉及的领域较多,需要建设单位结合多方面考虑进行优化设计。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建设目标和实际情况对整个项目进行动态管控。例如,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充分考虑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完善的建设目标,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在项目的施工阶段,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对项目的整体和部分进行模拟分析,选择最有效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可以说,信息化技术能够充分节省整个项目的能源消耗,有利于成本控制。
1.2提升管理效率
由于水利工程项目比较复杂,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出现遗漏,借助信息化技术能够保证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精准程度。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在郊外地区,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其难以进行有效的人力维护管理,借助信息化技术能够通过环境的传感器,对整个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利用系统的检测功能,及时发现项目工程存在的隐患,进而给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依据,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
1.3保障水利工程的功能性
水利工程主要用来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一些由水带来的安全隐患。借助信息化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项目管理,能够对整体的功能效益进行综合评估,方便管理人员进行调研分析,根据系统反馈的结果进行工程优化设计,增强水利工程的功能性。
2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措施
2.1GPS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GPS技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GPS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GPS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利工程基础数据的采集,二是水利工程监测。就在水利工程基础数据采集中的应用而言,由于水利工程基础数据采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要求所采集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这使得数据的采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并且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应用GPS技术来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建立GPS技术控制网络,通过GPS技术实现对基础数据的自动采集。这种基础数据采集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不会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次,所采集的基础数据信息的精确度较高,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第三,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速度快,信息数据采集效率高;最后,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通过GPS技术进行基础信息数据采集,能够实现信息数据采集的自动化,降低了工人劳动量,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GPS技术在水利工程监测中的应用,不仅能进行自动监测,还能够解算检测数据。
2.2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工程数据,如材料、施工技术、机械设备与人员等。
倘若继续沿用传统的人工记录和分析方法,将会直接影响数据应用效益的发挥。而如果合理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利工程数据库,注重程序设计理念的融入,从而有效提高数据灵敏度,与此同时,数据库技术还融入了抽象学的思想,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对数据进行分类、改正与存储处理,也能方便信息查阅,一旦需要调用有关数据,只需输入关键词或分类序号,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数据。不仅如此,通过合理构建数据库,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这样一来,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就能有效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
2.3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效率的提升,保证施工过程的快捷与高效。比如说,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合理预测和估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获取有关参数,并加强对这些数值的分析,以便实际施工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予以解决,还要加强施工方案优化,保证施工方案更加科学高效。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还要合理制定应对方案,这样一旦面对突发情况,施工单位也能及时响应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计算机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减轻技术人员的计算工作量,也能提高计算水平与速度,以便腾出更多时间加强对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
2.4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地理信息技术而言,主要包括空间数据、数据分析以及模式分析技术,并根据水利工程构建相应的三维空间图形,进而获得动态性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技术功能较多,既能有效处理地理信息,也能开展动态性预测,加强对地理空间的分析,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比如说,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传输、录入和管理空间数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处理数据,为管理人员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确保水利工程的防灾减灾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的优化分析
3.1健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性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功能性上的健全是保障信息化管理工作全面性的主要方式,这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项目背景、合同内容与实际工程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功能性的扩充与完善,才能够更加适应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需求,提高管理有效性。如某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部门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中针对工程实际需求增加了信息监测系统,针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气候环境、水文条件等进行信息化监测。这作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也较好的提高了工程实际效果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3.2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需要具备完善的人才结构,这样才能够集中有效的展开信息化管理工作,形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规模化。当前在水利工程与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上还有较多缺乏,一方面,发展信息化管理需要加大人才引进,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针对原有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使其更加适应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与模式。通过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能够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也有利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更新与优化,提高信息化管理质量与水平。
4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施工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水平也有明显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水利工程资源损耗不断降低,水利工程成本效益提升明显,保证水利工程管理难题的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永聪.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标准化,2018(10):136-137.
[2]吴志广.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9(03):195.
[3]徐杰.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2):90.
[4]段建才.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