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人民政府 山东滨州 256654
摘要:目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大家的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节水灌溉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笔者就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进行简要阐述。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
1 建立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 2018 年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1.4%。农业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导致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农业灌溉缺水危机将严重制约农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应对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峻问题。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高效节水灌溉水利工程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而且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水利灌溉工程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探索农田水利灌溉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对我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期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危机。
2 滨城区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现状分析
滨城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灌溉水资源量低于全国水平。近年来,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推广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农户走访调查发现,我区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以下面 3 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农业水利灌溉节水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区农业灌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政府部门对水利建设工程监管尚有不到位的地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重投入轻后期维护的现象。
2.2 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
滨城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5°C,年平均降水量583.2毫米,夏季降水多,其他季节降水少。部分地区未结合实际情况,未对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气候、土壤和作物的种植结构的现状和前景进行评估,种植结构不太合理,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造成了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降低了作物的灌溉效率。
2.3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投资不足,缺乏发展动力
由于当地政府对农业水利灌溉资金投入有限,资金不足以维持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的维护、更新和先进的灌溉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无法及时更新改造,工程老化失修,效益锐减,将直接影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投资改造。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意识淡薄,导致对节水工作的重视不足,无法有效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利用率低,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率及其在灌溉工程中的应用。
3 提高农业水利工程节水效率的有效措施
针对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应该立足实际,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以科学的理论原则为指导,进行合理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地方水利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管责任,充分考虑结合当地土壤特点和作物情况,选择最适合作物生长的灌溉技术,落实农业水利灌溉高效节水工程的方案。
3.1 建立完善的农业水利灌溉节水体系
目前,我区农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结合现实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来指导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水利部门在规划水利工程时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规划,针对不同地区、土壤结构,选择最合理灌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水利建设灌溉工程的监督,在水利建设中严格按照标准验收,未达标的水利工程应督促建设单位整改至达标,并对该建设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节水灌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应加强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关人员,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定制有效的制度,严格监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并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考核。对于水资源浪费现象,一经发现,必须进行严肃的惩处。通过制度约束,让节水意识渗透到人们的思维意识中。
3.2 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
应遵循因地制宜的方针,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对其环境、气候、土壤及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评估,结合当地的土壤特点和农作物情况选择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灌溉技术。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水资源,合理优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提高作物的灌溉效率。
3.3 提高广大农民的灌溉节水意识
农民的思想认识一般比较落后,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给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来了巨大的障碍。因此,水利部门应发挥作用,通过技术下乡、印制宣传册或利用电视、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手段,积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工作。传授农民具体的使用方法,让农民与时俱进,逐渐改变陈旧的灌溉观念,接受新的灌溉技术,掌握先进科学的灌溉技术,从而让广大农民积极自主地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实现灌溉水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3.4 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设备的老化情况应及时维护,以及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工作。重视先进高效的灌溉技术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引进、推广和应用高效农业技术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接触到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仍采用节水节能效果较差的传统灌溉技术,导致了农业生产中节能效果不佳,从而造成粮食产量有所下降。应该制订科学的灌溉制度,在作物需水关键时期灌溉,在整个灌溉工程中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对新技术的管理和改进,改善种植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落实节约用水的理念,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资源日益稀缺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农业水利灌溉作为一个用水量较大的领域,必须加强对节水的重视。这不仅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降低了灌溉的成本。因此,针对现阶段我区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农业灌溉用水资源不在多,只有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才能达到最好的效益。要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微高效节水技术,促进水肥一体化,减少灌区集中的地区灌溉水浪费,在贫水区发展旱作农业,引进抗旱新品种,推广旱地龙等节水产品。同时,进一步发展立体种植、间作等生产模式,达到降低农业用水,提高有限水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区域内的地下水资源应得到合理利用,不能以发展现代农业,无限度的开发,造成地下水资源破坏。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彭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设计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4):109-110.
[2]刘晓应,周建华,计永利.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J].河南农业,2019(17):44-45.
[3]郭建利.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运用[J].居舍,2018(34):51.
[4]朱晓路,赵建梅.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