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防治对策 缪鹏飞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缪鹏飞
[导读] 摘要: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持续加快,建筑工程不断增多、扩大,并且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
        身份证号码:37052319850709XXXX
        摘要: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持续加快,建筑工程不断增多、扩大,并且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建筑工程涉及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等很多个环节,不管哪个环节的衔接过渡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大工程质量的管理力度,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治存在的质量管理通病,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综合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防治对策
        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持续加快,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并且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建筑工程涉及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等很多个环节,不管哪个环节的衔接过渡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大工程质量的管理力度,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治存在的质量管理通病,从而最大化的保证建筑工程综合效益。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通病
        1.1工程设计不合理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的高低,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不能科学合理的实施施工技术。同时因为工程设计是指导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在具体施工中施工单位主要依照设计图纸来施工,工程完工之后要是设计出现不合理很难进行更改,从而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存在,严重一点导致建筑工程成为烂尾工程[1]。
        1.2工程材料不达标、机械设备配置不完善
        建筑材料是保障和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尽管已经形成材料采购、检验等流程上质量管理,但实质上材料质量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究其原因是在现有的建筑工程中,材料质量管理流程以及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没有形成流程化的检验过程,也同样欠缺检验人员的有效管理。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需要依靠多种样式施工机械,这样施工机械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最终施工成果。施工机械质量的保障需要涉及机械的采购流程、物流环节、仓储环节、使用环节等,因此需要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但是在实际建筑工程中,机械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都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错误的机械管理方法不仅会减少机械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机械的使用性能。
        1.3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要素,对工程进展起着关键的把控作用,其中参与建筑项目工程的人员主要分为工程决策者、工程组织者、指挥者以及过程中的操作者,并且工程质量的管理需要严谨的监督机构来保障。但是在建筑工程中由于人员质量监督和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到位,因此没有办法形成持续的、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决策和行为。
        1.4施工方法不恰当
        建筑工程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建筑项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施工中的工艺流程和组织设计等内容。在传统概念中,施工方法更多从技术角度思考,但是在实际工程开展中,需要从技术、组织、工艺、管理、操作等多角度探讨。目前,在施工方法的运营中,工程方问题在于施工顺序以及工艺流程时间和空间上安排的不恰当,没有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源。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的防治对策
        2.1控制建筑材料施工流程
        在采购过程中,有几点注意事项:①采购人员要具备高超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能够查找出真实有效的供货厂家信息。②采购人员要综合对比各项建材购入情况。例如,甲乙两地公司售卖同种型号的建材,甲地相距工程目的地较远,乙地距离较近,为了建材的安全性考虑,采购人员要选择乙地建材,不仅可以避免运输环节建材的损伤性,还能为公司节约一笔经济支出[2]。③采购人员要具备优秀的质量查验能力。采购人员在购入建材之时,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在质量标准符合施工要求前提下,再与建材公司签订购入合同。当建材到达建筑地点后,工作人员要对材料进行质量验收工作,确保出厂以及运输过程中建材质量的完好性。因此,工作人员在保管建材时,要确保存放环境的干燥性、封闭性,防止天气原因、地面潮湿等环境因素破坏建材功用性。例如,工作人员要建设空置结构,将建材做好离地处理,避免地面土壤环境潮湿影响建材性能。
        2.2规划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人员分工
        质量管理的决策者、组织者以及最终的执行者都需要依靠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框架,明确不同层级人员的职务、工作内容、工作权利以及责任。在本文中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层级划分为了三个层次,从决策管理层次的项目经理或者工程师,到执行层的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或者工程师,最终由现场的质量检查员按成建筑工程检验工作,质量管理的三个层级涉及到建筑工程规划阶段、资源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收尾检验阶段,是全流程化的全面管理形式。在上述的管理层级中,建筑工程的管理者需要格外加强工程设计以及规划阶段的质量监督,通过设置独立的质量检查部门来约束中高层决策者的行为,从而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3明确监督管理的权利与责任
        权责明确需要在监管工作开展之前,可以联合政府与相关部门展开权责划分工作,主要是通过严格检测建筑主体材料以及工程实体质量,为质量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同时监督多方责任主体的权责落实情况。此外,监管部门需要以“工程实体质量”作为主要监管工作对象,转变传统的“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方式,保证监管责任切实得到落实[3]。
        2.4建立建筑施工管理规章制度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建筑施工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从而达到项目质量管理的目的。例如,当建筑施工人员出现违规操作或者技术性失误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相应处理措施,令施工人员认识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工作警惕性,降低失误概率,做好施工建设工作。建筑施工规章制度可以细分为奖惩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当施工人员达到规定建筑标准后,建筑管理者可以适当增加薪资待遇,提供优质的工作岗位,让施工建设人员能够提升工作积极性,保障项目质量安全可靠性。遇到施工不达标人员,建筑企业要对其追究误工责任,并进行绩效考核处罚,对其降薪或者开除处理,从而增强施工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提升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是质量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工程具有施工环节复杂、工期长、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造成很多质量问题的出现,以人员、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方法问题为主。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相应对策预防质量管理通病,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霞.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防治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10):62.
        [2]邹书武.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防治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5):174-175.
        [3]钱桂本.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防治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32):17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