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第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山东滕州 277599
摘要:在现代建筑中,后浇带技术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施工工艺的好坏影响到整座建筑的质量与安全。所以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数据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精确的计算与设计,后浇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的质量,同时对于建筑经济起着致关性的作用。本文浅谈后浇带建筑的影响以及现代后浇带建筑的工艺以及设计要求,希望能有用。本文基于高层建筑地下室沉降后浇带施工技术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沉降后浇带施工技术
引言
如今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和进步,后浇带施工工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建筑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需要仔细地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选择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确保整体的技术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概述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混凝土浇筑是比较重要的,混凝土施工比较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裂缝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正确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避免产生裂缝。后浇带属于一种临时的施工缝,主要在建筑工程基础底板和墙体部分进行使用。一般情况下,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表面裂缝,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需要临时设置缝隙,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划分成多个部分,等到各个部门稳定之后,再开展缝隙浇筑施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功能能够得到保障。不仅如此,在开展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时候,需要合理地增加铝粉,确保后浇带浇筑强度能够得到保障。
2建筑后浇带施工的功能与作用
在现代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做为主要技术被广泛应用,基本上建筑的主体都是运用混凝土技术建成的,而混凝土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混凝土是由骨料,胶凝材料,外加剂、掺合料以及和水等材料按照科学的比例,通过搅拌固定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而形成的一种石材。但是混凝土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混凝土建筑产生裂缝,而主体建筑产生裂缝会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所以施工者们才利用后浇带技术设计了后浇带,但是后浇带技术也只是施工过程中的一种临时措施。现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后浇带技术不仅仅能够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缩短整个施工的施工进程,同时还能降低环境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影响,尤其是温度,温度对建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过大的温差容易使得建筑裂缝变形,后浇带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仅如此,后浇带技术还能减少后期建筑沉降的问题,在保证施工工期的前提下又保证了建筑的质量。所以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对于后浇带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将这一技术充分运用到建筑工程中去,让这一技术得到充分发挥。
3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是十分重要的施工内容,混凝土施工容易受到温度变化、收缩力度不均匀等影响而产生裂缝,对此,可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预防裂缝的发生。后浇带可作为临时施工缝,其作用区域包括建筑工程基础底板、墙体等。通常情况下,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容易产生表面裂缝,对此,可组织施工人员临时设置缝隙,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分为多个小部分,在各个部分状态稳定后,再进行缝隙浇筑施工,进而恢复原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功能。现如今,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中,一般可利用水泥浇筑,同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加入一定的铝粉,以提升后浇带浇筑强度。
4后浇带相关要求
①设计后浇带时需要遵循“以预防为主,能够抗防兼备”这一原则,以防由于混凝土开裂引发工程质量问题。
由于后浇带的合理设计,成功地释放了由于混凝土开裂产生的约束力,填缝期间使用的膨胀混凝土能够成功削减残余开裂应力。②设计后浇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混凝土结构引发不均沉降和出现不均收缩等现象,故而在实际施工期间一定要按照图纸规范严格对后浇带留设施工进行控制。③后浇带设计要按照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另外留设后浇带的位置要获取设计部门允许。④地下室的后浇带设计间距不但要满足建筑理论规范,也要按照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以便在具体施工的时候操作简单,同时还要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规范,安排在矩形建筑中的后浇带通常来说都会把间距控制到30m~40m范围内。⑤依照建筑主体本身的结构强度及其承载能力,后浇带穿越的板梁位置上的受力钢筋往往禁止随意断开,必须要使其保持贯通,如果板梁间的跨度不大,只要配足钢筋即可;要是梁和板相互之间跨度太大,结合设计规定将其断开,并在混凝土完全补齐前对其展开焊接。⑥为以防梁板形状发生改变,在后浇带没有浇筑前所有的模板和支柱全都不得拆除。⑦后浇带正常情况下应安排在整体受力比较小同时施工起来也非常方便的部位,常常是在板梁等构件的反弯点附近。由于此部位剪力不大,弯矩较小,是设计后浇带的适宜部位;当然也能够把后浇带安排在板梁的中部,由于在这个部位上尽管弯矩虽然很大,但是其剪力较小。
5工程案例
为了方便说明,这里以某高层住宅项目为例。该项目共计21层,其中地下建筑为2层,地上建筑为18跃19层,每栋只有一个单元,一梯四户。该建筑地下结构层高3.85m,地上建筑层高3.0m,建筑总高度63.27米。主体结构与地下车库之间纵向的长度比较长,裙房与主楼之间存在很大的高度差,其垂直荷载存在差异。地下结构自底板开始就在车库与主体结构之间设施后浇带,一直布置到车库的顶部。为了避免裂隙的产生,设计要求裙房与车库之间后浇带的浇筑工作要在主楼后浇带浇筑完成两个月之后进行。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原材料进行管理,在确保砼材料和易性以及强度满足设计需求的前提下,在原料中加入低水化热的水泥材料,延长材料可塑性缓凝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缓凝的时间会延长10h~12h,让连续施工成为可能。其次,在砼材料泵送的过程中,对于砂率要进行控制,虽然提高砂率可以增加砼的可泵性,但是砂率过高则会让砼软卧层的厚度增加,提升其表面出现缝隙的风险。施工人员要将砂率控制在38%~40%这一区间内。作为后浇带浇筑的砼原料强度要高于原始砼材料,这样才能确保砼部件在振捣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完整性。最后,要重视对于砼材料的养护工作,在浇筑作业完成之后,工作人员要立刻对其进行保温以及保湿处理。通过良好的养护来确保砼的缓慢降温。具体的做法是在表面压光结束之后在其上覆盖一层PVC薄膜,并且在薄膜上覆盖一层湿麻袋,对于部件内外的温差进行实时监控,如果温差接近23℃,应该再加盖一层PVC薄膜以及湿麻袋,确保其内部足够湿润。
结束语
如今我国建筑事业持续进步,给建筑工程建设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进行实践的时候,要想提升施工技术含量,改善后浇带的使用功能,就需要分析对于这项技术的使用,增强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的作用效果,给相关的作业计划的顺利落实提供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分析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际情况,希望可以提升这项技术的使用价值,给建筑施工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双双.建筑工程混凝土及后浇带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 2019(11):166+168.
[2]张卫鸿.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 46(22):35-36.
[3]倪国洪,胡旭峰.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2):82-83.
[4]叶华阳.探析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9(21):31+33.
[5]潘杰.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0):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