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及评价管理 张宝花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张宝花
[导读] 摘要: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施工材料设备繁杂、高空、交叉与长期作业较多等是建筑项目施工特点,施工中极易引发安全风险。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41
        摘要: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施工材料设备繁杂、高空、交叉与长期作业较多等是建筑项目施工特点,施工中极易引发安全风险。做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特别重要,要在建筑工程项目实践过程中多层次高效评价安全管理效果,在反思、探究、梳理的基础上优化安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系统化、层次化管理施工现场各方面安全,在按时保质完工的基础上实现安全管理以及项目施工综合效益战略目标。
        关键词:建筑安全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引言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越来越重要,可能会在施工时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和安全风险,甚至还会产生一些未知的风险,所以一定要保证了解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并且形成完善的评价制度,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累积经验,以便在后续施工的过程中加强风险的安全管控,提升建筑的综合效益,保证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1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政府的监管部门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只是注重形式,在安全方面也只是发发文件,草草了事,没有从根本和实质上重视安全问题。并且工地上的检查也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多时候还是只是简单的解决了最为表面的问题,而没有深入了解和解决工地上关于安全方面所出现的实际问题,没有把监督做到位。
        建设单位在施工项目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只关注工程的进度是否达到了预期,工程的质量是否过关,而对施工环境的安全问题没有给予很好的关注度,没有给予更好的保障。因而每年总会有很多辛勤劳动的工人发生安全事故,这些都足以证明建设单位没有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给予更为安全的保证。
        每个企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盈利,因而建筑业的企业也不例外,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他们对于安全问题没有把理念落实到实践上。如果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就提前一天进行安排装样子,然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一些小小的安全问题敷衍搪塞,等到有真的大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才知道后悔。
        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效果评价分析
        2.1设置安全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是精准评价安全管理效果的前提条件,也是明确评价要求、标准、内容以及流程的必要基础。勘测、测量建筑项目施工现场,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施工中安全风险发生点、安全管理重难点、技术、安全以及质量要求,以安全风险为出发点,坚持以及落实可行性、系统化、操作性、独立性等原则,围绕当下最新《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等,科学设置安全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分解、分级以及落实过程中科学指导安全管理效果评价工作开展。在安全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过程中,先要科学设置评价的总目标,再在分解的基础上对总目标进行分级,明确各级评价指标。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决策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与维护阶段的安全状况,进一步划分各个一级评价指标,以二级评价指标的形式呈现出来,决策阶段包括4 个二级评价指标,施工现场环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各自安全等级,准备阶段包括6 个二级评价指标,即安全施工责任制度、安全施工方案、安全施工设备设施配置、识别施工现场危险源、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施工技术交底,施工阶段包括8个二级评价指标,即安全施工标识、施工安全防护、施工设备设施安全、配置相关人员、施工中各方面用电、安全施工制度、安全检查和排查隐患、施工安全保障对策,竣工验收和维护阶段包括4 个二级评价指标,即汇总安全施工资料、安全施工评价制度、安全管理反馈、安全事故报告以及处理。
        2.2对建筑施工风险进行评价
        在风险估算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对建筑施工出现的风险可能性和预计损失情况进行研究,科学合理的对高层建筑施工的风险量进行确认,对数据指标进行对比和细化,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预防,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效率。


        2.3对建筑施工风险进行处理和监控
        依照科学准确的按风险评价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案,并且对后续出现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这样可以对施工风险造成建筑企业的效益损失进行控制,另外相关单位一定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保证控制措施能够积极贯彻落实。在施工的过程中对风险防控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实施、跟踪、监控,确保风险防控机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可能出现的新风险进行识别,及时解决出现的隐患和问题,为建筑的顺利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有效策略
        3.1重点预防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风险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具有很多风险因素,各个设计的环节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需要依照建筑的实际情况与往常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风险防控的方法进行结合,重点重视触电、机械伤害、高空坠物、坍塌等常见的事故,另外还需要注意实时监控施工的各个环节,一旦产生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让建筑施工风险出现的概率降低,避免工程项目出现损失。
        3.2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应急处理结合,注重安全管理反馈以及评价
        在施工阶段,施工企业要将安全检查、动态监督以及隐患排查结合,将巡查、抽查、危险点检查、大型检查等方法有机联系,全方位、层次化检查施工现场环境、人员、材料设备等安全,在动态监督过程中把握施工细节,及时排查施工中的安全风险隐患,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证建筑项目施工安全。在竣工验收以及维护阶段,借助现代化技术优势作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管理方法,动态跟踪的同时及时、有效反馈安全管理情况,全面以及系统评价的同时围绕发生的安全风险、设备故障问题、典型安全事故,以严重等级为切入点,持续改进安全管理质量,提高安全管理的整体效果。
        3.3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要想积极落实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就要建立起比较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而言,不仅要对相关负责人承担的责任进行全面落实,同时还要落实好施工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另外还要明确施工人员的责任以相关权利,根据项目管理人员在岗位上的需求,制定职责,这样做的目的能保证正安全生产责任书进行逐层签订。在此之外项目部门也是需要充分的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出相应基础,避免在管理中出现问题。
        3.4提升建筑风险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过程中,参与人员的综合素养会对安全风险评价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建筑项目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具备专业能力和优秀素质的评价人员不多,造成评价的过程中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导致建筑安全风险评价无法达到应有的要求。需要依照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自身的能力进行评估,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培训,让评价人员的树立安全意识具有较高的基础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安全意识,保证评价人员的水平符合高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要求,为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评价是提高安全管理效果的有效手段,要在联系建筑施工实际的过程中优化、完善评价环节,确保安全管理效果评价更加规范、有效,通过系统化评价准确了解建筑施工各环节安全管理情况,处理安全隐患问题、突发事件的同时强化安全管理,在安全施工、质量控制无缝衔接过程中提高安全管理以及建筑项目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丛龙涛,刘康.基于LEC模糊分析法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风险评估[J].价值工程,2019,38(06):29-32.
        [2]任涛,白杰,杨叶,张树理,王花.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结构运维安全网格化管理研究[J].施工技术,2019,48(02):129-133.
        [3]钱珈冬.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214+216.
        [4]樊自谦.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J].现代职业安全,2019(01):64-67.
        [5]何灼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风险因素与防控[J].四川水泥,2019(01):3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