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街道——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章俊军
[导读] 摘要:街道占城市总面积的1/3空间系统,为解决城市景观问题,需要对城市的街道进行相关的设计,促成绿色街道的设计,形成未来生态城市的标志。
        中北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杭州  310030
        摘要:街道占城市总面积的1/3空间系统,为解决城市景观问题,需要对城市的街道进行相关的设计,促成绿色街道的设计,形成未来生态城市的标志。形成绿色街道会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街道;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通过相关研究表明街道占城市总面积的1/3空间,是一个城市最有代表性的景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与道路相关的直接污染已取代了传统的点污染源,成为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随着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人们海中的深入,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将生态城市作为首要目标。绿色街道的设计是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1各街道的研究背景与概念解析
        1.1绿色街道的研究背景
        1.1.1城市道路规划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后,汽车成为发达国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了改变,现代化城市建设逐步兴起。汽车的出现不仅扩展了人们的生活范围,也改变了城市以步行道路系统为主导的空间格局,繁忙的交通割裂了城市空间的有机联系,也破坏了与之相关的城市生活系统。逐步向郊外进行无序扩张,旧城区作为城市中心逐步衰落,城市道路面积中停车场服务设施等在城市面积中,比重不断上升,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热岛效应更加明显,提高了城市人口生活的成本。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逐渐加剧,上世纪60年代这种趋势引起了关注,人们开始推行“小规模的、有生命力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建设”,并提出了一定的措施。设立了相关的原则。城市街道的规划和改造,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近30年西方国家开始尝试将直接到类型人实时共享道路设计。我国也逐步加大了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投入,有意识的控制私家车的数量,鼓励步行与自行车等交通方式。
        1.1.2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基础设施是有别于城市规划中的灰色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的概念,等同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分,强调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系统建设,是城市道路系统组织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基础设施的道路系统需要考虑生态城市重点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与避让,需要最大程度的构建生态通廊,将城市绿地人工湿地系统和自然滨水区等绿地系统有机的进行联系,需要对路线选择、功能区划分、路面材料应用、雨洪管理、本地生态群落恢复等进行综合考量[2]。
        1.2绿色街道的定义与规划原则
        绿色街道的定义为复杂的城市空间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城市雨洪防御设计、城市管道排水系统、生态设施基础建设、城市绿化面积、城市局部小气候改建、保护城区越水区及生态敏感区等具有着一定的要求,对自然生态过程与人类活动相互融合具有着更多考虑,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绿色街道设计规划原则:功能上,满足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建设城市雨洪管理系统,对道路进行综合划分;美学上,要求人与自然完美融合;材料上,要求选用环保材料,增加城市地面透水性;项目运作上,需要保证人们的积极参与,共同定制可持续发展方案,全民参与绿色城市规划建设。
        2绿色街道的设计实际问题
        2.1绿色街道规划的实践——以加拿大温哥华市的城市绿色走廊建设为例
        加拿大温哥华是是北美著名的花园城市,是世界滨水城市的典范,于1991年完成了区域内绿色城市规划的建设。在充分考虑市民出行和休憩的基础上,温哥华对城市中最具代表性、与现有绿地系统联系最为紧密的16条街道作为绿色街道进行了建设,构成了分布均匀合理的绿色网格。

温哥华市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南北贯穿联系了城市东端与西端两处城市公园绿地,沿途串联起重要的城市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能够有效的恢复与保护当地特色的植物群落,形成生态通廊,同时,能够有效地发挥植物对于雨水的收集和净化作用。与中心街道垂直贯穿东西的主要街道,则穿越了居住社区,为当地居民出行发挥重要的作用。联系滨水区的重要街道是城市自行车道系统的一部分,与绿色街道系统相互交叉,形成互相联系的网络,促进了生态交通趋于环保设计,减少了城市地表径流的流失。
        2.2国内绿色街道实际问题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城市生态建设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的城市环境要求也逐渐的提升,人们希望自己生活的空间更加的绿色健康。
        以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深圳为作为例子,为了应对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建设的不平衡问题,深圳选择加大城市雨洪管理、构建合理的道路设计,将城市的生态改造与景观改造相结合,发掘了滨海城市景观的资源,主要发展城市生态与交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绿色道路体系。深圳在进行改造过程中,尝试引入生态雨水收集系统,制定了合理的道路断面,对生态群落进行了合理分配,提高对于雨水的渗透吸收,加强了城市道路绿色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城市自我进化能力[3]。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设计方案没有完全被采用,归根究底,绿色街道推广困难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街道前期建设成本较高,建设期较长,效率较低。而许多城市规划要求的是立竿见影,对经济发展具有反推进作用,对于城市绿色建设考量有限。
        (2)中国城市化在不断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的建设具有着一定的要求,在满足城市基础建设的基础上,需要充分考量人们对于娱乐空间的需求,城市人文因素比重较大,对自然因素考量较小,城市为了人们服务,人对于城市绿色空间建设需求较小。
        (3)高速建设的中国城市发展较快,城市不断地进行着变更,人口流动频繁,城市建设没有超前性,对未来城市发展空间造成了一定的压缩,城市基础化建设与绿色街道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困难。
        (4)为发展城市的人文环境,城市建立地标性建筑,地标性建筑实际意义远低于普通城市道路建设,没有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公众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监督、建议以及管理。
        (5)政府对于公众的引导性不强,民众对于城市绿色建设的参与程度不高,绿色建设成为经济建设考量的附加项。就目前来说,我国范围内仅针对城市环境考量的绿色街道建设占比较少。
        3结束语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地上升。作为全世界发展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否在经济正常增长的前提下,建立符合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体系是我国目前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城市街道作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空间,承担着交通命脉的责任,也承诺着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责任。绿色街道建设不仅需要考虑表面的街道绿化和美化问题,还需要将街道规划到生态系统构建的内容中。对公共空间进行决策、在合理考量工程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实行城市文化的推广,进行系统性的工程建设,是当前绿色城市建设的第一要务。绿色城市规划能够将街道变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地联系城市的经济发展、维护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每一个城市绿色景观的参与者都具有着重要的责任,景观设计师要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总结经验教训,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丹丹. 绿色街道步行空间设计指标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2]徐吟. 绿色街道景观设计[D].重庆大学,2013.
        [3]夏欣. 绿色街道——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实践[C].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375-3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